第14章 通天大計

秦國立國後,經過三十多代國君的努力,逐漸崛起一;到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對六國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又經過秦惠文王、秦莊襄王的經營,秦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秦王嬴政正式掌握權力以後,秦國的勢力已如日中天。這時候,秦國該如何開始統一六國?先攻打哪個國家?戰爭何時發動?這些問題涉及秦國統一六國的通天大計,而這個通天大計,和韓國公子韓非之死,密切聯系在一起。那麽,這個通天大計是什麽?韓非之死和這個通天大計又有什麽關系?

李斯說王速攻韓 韓非使秦欲存國

正式繼位、正式掌權的秦王嬴政,面臨著一個重大問題:統一六國的戰爭什麽時候開打,怎麽來打,戰爭全局要如何部署。這一通天大計,實際上是在韓非和嬴政、李斯、姚賈四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形成的,換句話說,是在韓非和嬴政、李斯、姚賈的鬥爭中逐步成型的。

首先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李斯。李斯此時已經脫離呂不韋,步入秦國的中央政府,正處於由郎到長史再到客。卿的騰達上升時期。可以說是躊躇滿志胸懷抱負,一心想為秦國統一天下獻計獻策。這個時候的李斯向秦王嬴政提出了統一天下,的時間問題,他認為應該立即發動統一戰爭。因為李斯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當年他在追隨荀子學成“帝王之術”後,曾對自己的老師荀子說過一句名言:“得時無怠。”“得時”就是得到機會,“無怠”就是不要怠慢這個機會。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一生中,機遇是非常少的,當機遇來臨之時,千萬不要放過。這對一個人來講,非常關鍵;對一個國家而言,也是如此。

所以李斯認為,秦國統一天下的大業,現在就必須立即啟動,因為已經到了合適的時機。“現在”是個什麽時代呢?對於秦國這個經營了幾百年的國家來說,“此萬世之一時也”。這個“萬世”不是指萬代,是籠統之言,講秦代三十多位國君,六百多年的經營,已經到了需要收官的時候。如果錯過這個黃金档期,讓六國緩過氣來,重新組織起來合縱抗秦,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李斯這個意見一提出,嬴政立馬采納。秦王嬴政在這一點上和李斯完全戶致,嬴政也因此提拔具有戰略眼光的李斯做了秦國中央政府的長史。秦國中央政府的長史好幾個部門都有,依據現有文獻,不知道李斯擔任的是哪個部門的長史,不過嬴政是在聽了李斯的意見之後提拔他的,說明嬴政很欣賞李斯。

嬴政的決策使他卷入了這場關於通天大計的戰爭。

秦王嬴政采納了李斯的建議,決定立即發動對六國的統一戰爭,這樣,秦國發動統一戰爭的時間就確定了。但秦國不能一下子把六國全部滅掉,需要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來,這就涉及先攻打哪個國家的問題。那麽,具有戰略眼光的李斯,他的建議是什麽呢?韓國公子韓非,又是怎樣卷入了這個通天大計之中的呢?

李斯首先提出來,先滅韓。李斯認為,把韓國滅掉了,就可以恫嚇東方其他諸國,更有利於秦國吞滅其他五國。秦王批準了李斯滅韓的計劃。然而、這個計劃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強烈反對,他是誰呢?

他是韓國的公子韓非。李斯主張滅韓首先觸及的就是韓非所在的韓國的根本利益,所以這個時候韓王安就和韓非商議,要怎樣削弱秦國,阻擋秦國滅韓。這樣,韓非就介入了這一場通天大計的制定。

韓非和李斯不同,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學成以後卻跑到秦國發展自己的事業,也就是說李斯對自己的楚國沒有太多的感情,他覺得哪個地方適合自己,他就跑到哪兒去發展。但是韓非不一樣,韓非是韓國的公子,是韓國國君的兒子,只是因為他不是長子,不太可能繼承王位。所以韓非對故國的感情非常深厚,對秦國要滅自己的國家是堅決反對的。怎麽辦呢?韓非就作為韓國的使者到秦國,給秦王嬴政上了一封奏疏,這個奏疏的基本主張是滅趙存韓。把趙給滅了,把韓給留下來。為什麽要滅趙存韓呢?韓非提了三點理由:

第一,韓國現在已經相當於秦國的一個郡縣;第二,趙國是一直準備跟秦國對抗的國家;第三,韓國並不像你們所想象的那麽容易滅掉。

先說第一點。韓非說,韓國既弱又小,靠近秦國,它的實力遠遠不及秦國,所以韓國三十多年以來一直奉行的是侍奉秦國的政策。韓非打了個比方一,他說韓國對秦國來說就像進屋坐的席子和墊子。秦國要去打哪個國家,韓國都出兵跟隨、最後是利歸於秦,怨歸於韓,韓國把天下諸侯都得罪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韓國是秦國的內臣,跟秦國自己的郡縣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