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斯為政(第3/5頁)

嬴政車裂嫪毐,辦得順風順水,幹凈利索;逼殺呂不韋,也辦得順順當當。他的逐客令也能夠像他除掉嫪毐、呂不韋那樣順利嗎?沒有!因為秦王嬴政接到了一封奏書,立即下令廢除了逐客令。

這封魔法巨大的奏書出自李斯之手。李斯為什麽要寫這封奏書呢?

李斯在秦國被任命為客卿,剛剛得志,還沒有來得及施展拳腳,就要被迫離開秦國,離開好不容易得到的客卿之位,胸中自然憤憤不平。因為客卿是秦國使用六國人才非常重要的一個職位,從客卿再晉升,很快就能成為重臣。所以,被迫離秦的李斯壓抑不住內心的激憤,向秦王嬴政呈上了著名的《諫逐客書》。

李斯諫逐客 嬴政收成命

秦王嬴政所制造的逐客事件,在秦國政壇上的六國客卿中產生了巨大的震動,很多人不得不收拾行囊,離開秦國,李斯是楚國人,他也難逃被驅逐的厄運。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念頭,上書嬴政,結果這封奏書讓鐵腕君王徹底改變了逐客的主意,收回成命。李斯的這封奏書講了些什麽內容,是什麽打動了嬴政呢?

簡單說,李斯這封奏書擊中了秦王嬴政的三根軟肋。

第一,客卿對秦有大功;第二,逐客是重物輕人;第三,逐客是幫助六國。

以下我們簡要分析一下。第一點,客卿對秦有大功。這封奏書列舉了我們前面講過的穆公朝的百裏奚、蹇叔、由余,孝公朝的商鞅,惠文王朝的張儀,昭襄王朝的範雎,最後得出一條結論: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都是因為有了六國客卿的輔佐,才成為秦國崛起道路上的一座座豐碑。沒有客卿,就沒有秦國的崛起!沒有客卿,就沒有四位政績卓著的秦君!

這是秦王嬴政不得不承認的歷史事實。雖然“逐客令”針對的是全體“諸侯之來事秦者”,但是,這封奏書主要提到的卻是六國來秦的客卿,因為這部分“來事秦者”對秦國崛起的貢獻特別大。

第二點,逐客是重物輕人。秦王對產於六國的寶物無不寵愛有加,比如說隋侯珠,比如說和氏璧,都不是秦國出產的,可是秦王那麽想得到它們;對於六國的美女,秦王更是不分國籍,照單全收,個個寵幸。唯獨對於人才,秦王要講國籍,講內外之別,這豈不太糊塗了嗎?秦王對六國之物如此喜愛,對六國人才卻要驅逐,這不是重物輕人嗎?

第三點,逐客是幫助六國。任何時代的人才都是稀缺資源。如果秦國驅逐天下人才,就是主動削弱自己,實際上是幫助了六國。一紙逐客令將使六國的傑出人才不敢再到秦國來為秦國統一天下服務,這和日常生活中幫助強盜有什麽區別?這叫“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讓秦國變得虛弱了,反而使對手強大了。人才決定成敗。秦國把非秦國的人才都驅逐了,秦國的人才肯定會大大萎縮,這些人才在秦國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肯定會到六國去施展才華。如果人才都聚集到六國去,六國人才濟濟,實力大大加強,秦國肯定會受到重大損失。

所以,非秦國人一律不用的做法肯定不是統一天下的正確之道(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這一點非常重要,簡直說到了嬴政的心坎裏。因為嬴政此時剛剛舉行過加冠禮,正式從王太後趙姬手中接管了最高權力,又剛剛除掉嫪毐、呂不韋兩大集團,雄心勃勃,一心要由自己統一中國,完成秦國三十幾代先君未竟的大業。如果因為逐客而毀此大業,這是嬴政最不願看到的,所以,這句話點到了嬴政的軟肋之上。

“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賫盜糧者也。”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而是事實,秦國的強盛就是因為吸納了六國的優秀人才。嬴政看了這封字字中的的奏書能不動心嗎?能不撤銷逐客令嗎?

但是,天子無戲言,要秦王嬴政收回成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是胸懷,沒有求賢若渴的胸襟,沒有統一天下的氣度,一位鐵腕君王豈能收回成命?

二是眼光,李斯諫逐客,講得入情入理,最為重要的是談到了人才關系到統一大業。如果沒有識人之明,秦王嬴政豈能甘心收回成命?

三是度量,收回成命,意味著承認錯誤,這對中國古代的君王來說,最為困難。像秦王嬴政這樣一心要統一中國、成為千古一帝的人,如果沒有寬宏的度量,斤斤計較於面子,也很難成功。我們曾經講過漢武帝親自下《輪台罪己詔》,公開向天下萬民承認自己的錯誤。雖然,秦王嬴政撤銷逐客令還不是公開承認錯誤,但是,離公開承認錯誤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