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發現使命(第7/7頁)

希特勒在接近1000個詞的回信中寫進了不少內容。他第一次用書面語言的形式表述自己根深蒂固的反猶太主義立場,闡明了一些重要觀點。後來這些觀點奠定了他那些反猶太主義政策的基礎,其影響貫穿在他政治生涯各個時期,從平步青雲,到大權獨攬,再到建立第三帝國,實施大屠殺,直至1945年他在柏林秘密地堡裏自殺前寫完最後的《政治自白書》。

希特勒在回信中表述了一些在歐洲廣泛流行的反猶太主義陳詞濫調,尤其是巴伐利亞流行的種族主義思想。同時他的思想觀點還帶有邏輯分析特色和極端主義特點,這使他寫給傑姆裏希的回信與眾不同。希特勒反對“帶有感情色彩的反猶太主義立場”,因為他表示那樣的立場是純粹的個人情緒化立場,只能導致集體迫害,因此在政治上毫無意義。他選擇的是以事實為依據的“理性的反猶太主義立場”,這種立場可以在制定政策上發揮作用。他聲稱,猶太教不是一種宗教,只是種族立場。猶太種族就好像生活在大多數種族文化機體上的一個螞蟥,因為猶太種族的整個存在理由就是“圍著小金牛跳舞”,為的是積累財富。他斷言,魏瑪共和國的領導人完全受制於猶太人的金錢;正是猶太人出資贊助針對反猶太主義運動(意指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黨派)的不義之戰。“猶太人的力量就是金錢的力量。這種力量以利息的形式在他們手裏不斷增長,迫使其他民族背上極為危險的枷鎖。”在體現其早期將猶太人比喻為疾病和寄生蟲這一傾向的書面文件中,希特勒曾經把猶太教說成是“種族肺結核”。他寫道,對於這種威脅所做出的理性反應必定是“展開全面的合法鬥爭,取消猶太人的特權”。

希特勒在那封長信中繼續寫道,德國需要一次“復興”,但是不負責的新聞界(指猶太人控制的報刊)使德國無法向前邁進一步。他斷言,只有通過“領袖人物”的堅定努力,德國才能再次覺醒。由此可見他心中懷有的救世主情結。他對“猶太人問題”提出的簡單解決方案令人膽寒地預示著20多年後陸續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反猶太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完全徹底地消滅一切猶太人。”

通過其惡毒用心以及直言不諱的殘酷措施,同時也可以從那封寫給傑姆裏希的書信中清楚地看出,到1919年末,希特勒的反猶太主義立場已經發展到何種程度。甚至在希特勒登上官方政治舞台之前,那封書信也明確地反映出,一旦大權在握,希特勒會認真考慮實行的種種激進措施。現在希特勒已經30歲,正準備展開對高層權力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