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聖經(第4/9頁)

對抗上述破壞力量的唯一對手,在希特勒看來(他在書中也認為)就是團結統一、血統純正、時刻準備戰鬥的國家。實際上,戰鬥是大自然在清理、成長與生存方面的當務之急。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寫道:“鬥爭從來都是提高物種健康水平與抵抗力的手段,因此也是向更高階段發展的一個動因。”24國家的力量取決於對種族的理解。只有純正的種族,沒有受到外界因素侵擾而退化的種族,才能奮起戰鬥,並且取得勝利。因此,必須提高民族(種族)意識,消除任何不純正因素(即猶太人)。希特勒聲稱,無論他們怎樣努力,猶太人絕不會成為德國人(或其他任何民族)。希特勒寫道,他們聲稱只是一個“宗教群體”,那是“第一大謊言”。他們是一個種族,這種情況不會因地理因素所改變(比如世代生活在德國),不會因語言因素而改變(比如只講德語),甚至也不會因宗教歸屬而改變(比如皈依基督教)。作為一個種族,猶太人永遠是猶太人(德國人永遠是德國人)。對於希特勒而言,同猶太人做鬥爭是真正的宗教事業。他寫道:“在抵制猶太人方面,我在替天行道。”25

《我的奮鬥》一書中的上述分析大部分建立在對嚴肅科學過於簡單的解釋之上。希特勒把人類同動物及其毫不掩飾的交配習慣相提並論。他還提出了貌似有理的種族劃分類別,比如“創造文化的種族”(雅利安人)、“維持文化的種族”(日本人)和“毀滅文化的種族”(猶太人)。這種劃分的方式只是一種方便的排序方式,缺乏嚴肅的科學依據。但是對廣大讀者與聽眾而言,卻很有說服力,別看它具有偽科學色彩。希特勒世界觀的基本要點,總括起來最終意味著一種政治制度,而且贊成開展三種大規模的行動:對西方開戰,對俄羅斯開戰,實行大屠殺。這一行動計劃,希特勒一直堅持實施到最後。

岑普芬尼格寫道,希特勒為了使自己的世界觀具有可信性,他感到必須使它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意識對立面,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一樣復雜具體。例如,針對馬克思強調人在戰勝自然界方面具有主觀能動性,希特勒提出自然規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可以左右種族差別,導致種族戰爭。針對馬克思主義以永久和平為最終目標,納粹主義主張永恒的鬥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是階級鬥爭,而希特勒主義則主張通過萬眾一心的“民族共同體”消除階級差別。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背離集體生活去創造個人私有財產是原罪;希特勒聲稱,背離由自然決定的種族分離是原罪,會導致種族混合和種族退化。馬克思主張經濟決定論;《我的奮鬥》則擡高人的意志力的地位,認為它可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26

這些紛繁對立的思想沖突為希特勒在相對安靜的要塞監獄二樓長時間的離群索居生活增添了活力。在一個非常溫暖的夏季,希特勒開始減少在花園路面同其他囚犯相處的時間。吃過晚飯後,他也不再向他的追隨者們朗讀書稿段落。克裏貝爾和韋伯對此都表示過不滿,但是希特勒對他們解釋說“同前幾章的聯系中斷了”。赫斯給出的解釋更加通俗:“他不想在晚上朗讀書稿的原因是他想要在9點鐘睡覺。朗讀書稿會使他好幾個小時都難以入睡。”27

與傳言相反,赫斯並沒有根據希特勒的口述記錄書稿內容。多年後伊爾斯·普羅爾·赫斯(她已同赫斯結婚)透露說,希特勒自己“用兩個指頭”在他那台小打字機上打出了書稿。28但是讓赫斯為他端茶倒水,向赫斯征求意見,這對於希特勒來說極為有利。在希特勒梳理思想、著書立說的過程中,赫斯成了希特勒的第一位讀者,而且更經常地成為希特勒的第一位聆聽者。希特勒的一些散文作品評論者稱,希特勒的寫作風格向來同他的演講風格一樣。因此,這一寫作特點肯定促使希特勒在把書稿讀給俯首傾聽的赫斯時,自己也非常注意語句的聽覺效果。雖然這樣做也許並不足以保證文筆優美(對希特勒的文筆給予惡評的人很快便看出這一點),但卻使希特勒寫出的語句節奏鮮明,具有分寸感,整體布局也更有特點,那是一種長文布局。希特勒用他那台小型雷明頓打字機一頁又一頁機械地打印著書稿。雖然希特勒講起話來一貫冗長啰唆,然而他卻能在大規模集會上長時間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令人稱奇。希特勒肯定認為同樣的效果也會出現在他所寫的著作當中。他認為人們會不厭其煩地閱讀他所寫的長篇大論。

希特勒當時已不再對飯後聚集起來的獄友們朗讀自己的書稿,但是經常對赫斯朗讀書稿。“他每寫完一章內容,就直接來找我。”赫斯回憶道。相對來說赫斯受過良好教育,出身於上層資產階級,是希特勒希望擁有的、為自己詳細記述言行的最佳人選。赫斯身材修長,長著一頭黑色卷發,兩眼深陷,英俊帥氣,凡事考慮得周到體貼。不過有些人覺得他話語少得出奇,過於整潔,總是帶著忌妒心理捍衛著自己同希特勒的親密關系。赫斯是希特勒身邊的少數核心成員之一,在私下裏可用德語中的人稱代詞du相互問候。人稱代詞du在德語中是一種親密稱呼,只在同家人、孩子和非常要好的朋友說話時使用。29作為希特勒的禁衛軍成員,赫斯負責將那些愛打探別人事情的好奇者擋在門外。赫斯所起的這一作用在後來的歲月裏愈加重要,致使他於1933年被任命為納粹黨副元首,成為希特勒的得力助手。赫斯在監獄中自封的角色當然會引起其他囚犯不滿。他們認為赫斯神經過敏,待人冷漠。漢夫施丹格爾去蘭茨貝格監獄探望希特勒時注意到,赫斯“在我同希特勒交談時不情願地離開了希特勒的身邊。……只想讓希特勒聽到他的看法,無法忍受希特勒了解別人的看法。因此他一貫從中作梗,幹擾視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