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顆將星的隕落標志著另一將星的升起(第6/7頁)

選擇這麽一處不利蒙古騎兵遠飏的戰場,才能最大限度獲得豐碩戰果。

至於如此逼近敵軍有可能遭到敵軍夜襲?這時的李文忠還沒有這個不合理設想,因為按照一般情況推論,任何帶兵將領乍遇敵情,首先采取的措施唯有一個:迅速查明敵情,以便正確決策。

等到元軍探馬再次回到敵我接觸之處,黑夜之中再經過悉心觀察追蹤,然後再回到脫列伯那裏回報軍情,如此折騰一番也就是第二天了,今夜無戰事,甚至可以大膽推斷:明天的黎明靜悄悄!

所以,等到明軍布置在大營之外的暗探發出警報之時,李文忠也是驚愕異常,但隨即醒悟:“關中四將”的確非同常人,看來是自己輕敵了,現在需要緊急考慮的不但是目前的正確應對,還要重新琢磨明天的戰事!

應付這種夜襲,李文忠屬於駕輕就熟那類將領,本來這就是自己的拿手好戲,怎會一生打雁被雁啄了眼珠?

臨時軍令下達得極為簡單:各營繼續休息勿驚!中軍衛隊負責警戒於寨墻之內,以弓弩火銃阻止敵軍接近即可,不必出寨應戰。

甚至自己也坦然寬衣上床,臨睡之前又下令:“只要敵軍不進大營,天亮之前不準再以軍情騷擾中軍,老子困了,睡覺第一!”

主帥的這般自信自然感染了部下諸將,大家各有各的感覺,當然也有搖頭嘆息“娃娃將軍爺爺膽”的,但大多數還是學習了主將的應對:睡覺!管它人頭打出狗腦子來,睡覺第一!今夜不歇足,明天憑什麽與韃子們血拼?

就這樣,明軍大營寨墻四周激戰火爆:強弩亂箭外加“砰砰”火銃;營內軍帳卻如同“軍港之夜”那首歌所唱:“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76

處變不驚方為真將軍!

宋代文豪蘇東坡的老爸蘇洵在其著《心術》一文中曾寫道: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老蘇雖然只能算作一位兵家“票友”,但以上言論卻可以說深得為將真諦!泰山崩,形容大禍臨頭,麋鹿舞,意指聲色誘惑,鋼殼與糖衣兩種炮彈都無法使真男兒眨眼一下,這樣的人才能稱為真正將才!

李文忠便是其中佼佼者!

不但李文忠本人,這時的大明將士,全軍深夜遭襲,卻能堅壁不動,其平日訓練有素可見一斑。

對比太原城下同樣被夜襲的王保保,遇到驚變竟使得十萬大軍瞬間崩潰,這時元、明雙方的兵員素質豈不一目了然?

由此看來,元廷的蒼涼結局其實早就注定,統治大廈的傾塌只是因為梁柱蛀朽,這時戰場上一兵一將的表現實質上是一個王朝的縮影。

但是,自古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體到某一戰事或者某一將領,卻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瀕死的野狼反咬一口也是相當厲害的!就目前的戰事說,明軍雖然拿下了北平、開平、大、上二都,但在東西兩線,都算是遇到了一定麻煩。

徐達所部對慶陽的久攻不下,使蒙古人在心中重新點燃了希望火苗,尤其是王保保,蟄伏於寧夏將近一年,又開始為慶陽城的堅守四下出擊,李文忠面臨的這場大同之戰實際上可以視作慶陽戰役的一部分。

脫列伯在這場遭遇戰初期表現的也算是可圈可點:斷然出兵夜襲,卻並沒有非“一棵樹上吊死”不可,對戰事的發展甚具勝負感,計劃集中主力與不明數量的敵軍決戰於黎明時分,這應該是合理的:最起碼明軍被騷擾了一整夜,這時傾力一攻,當然勝機大增。

但是,脫列伯運氣的確太差了,偏偏碰上了指揮作戰既膽大包天又縝密持重的李文忠,夜襲敵營奇兵沒能出奇效,自己親臨前敵指揮的主力進攻又遇上了李文忠不講道理的死纏爛打!

甚至連死纏爛打都算不上,明軍竟然放棄騎兵對沖,戰馬圈留在營寨之中,僅僅出動了兩營的“騎改步”於寨墻之外,一拉溜的長槍掩護著弓弩兵,甚至還有三人一組輪換裝藥的手銃兵不斷放出火箭、鐵砂,那步兵陣勢偏偏還緊挨寨墻,這下又能得到寨墻內的火銃掩護支援,脫列伯數次揮軍沖鋒都未能見功,開始逐漸焦躁了!

他索性提刀上馬,帶頭開始了瘋狂沖鋒!

果然主將出馬一個頂倆,元軍士氣大振,一個個從馬鞍後拿出馬奶酒皮袋,就馬背之上“鼓咚咚”一陣痛飲,甩掉酒袋之後便緊隨主將沖了上去,一霎時元兵人人眼珠通紅,口中“吆嗬嗬”不知狂喊些什麽,有的士兵竟然用彎刀先砍了一下自己的馬屁股!

戰場頓時萬騎聳動,殺聲震天,馬刀似雪,蹄聲如雷,沖鋒終於奏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