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伐尾聲:苦澀的凱旋班師(第2/4頁)

85

其實賀宗哲沒有選擇在六盤山伏擊或阻擊追兵也是有些出於無奈。

主要原因是部隊輜重問題。鳳翔城下十五天,雖然依靠就近劫掠解決了部分糧草供應,但終究還屬杯水車薪,這次出擊前所攜帶糧草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尤其令人窩火的是:現在居民們對元軍的搶劫習慣已經有了習慣性防備心理,往往聽說“韃子兵”來了便如同聽說“鬼子進村”,家家自覺堅壁清野,一逃了之。致使賀宗哲所部四處“打糧”格外艱難。

西逃以來,更由於日夜行軍倉促,難以靠沿途攻城拔寨補充軍資,部隊進入大山之後,就是想大肆搶劫一番也沒有可供搶劫的百姓了,從一些零星獵戶家中能翻騰出多少糧食?所以,賀宗哲不敢冒險把大軍滯留在大山之中多久,一旦出現這種局面:設置妥當了埋伏圈,後面的明軍卻來個慢吞吞行軍不按時到達,那時怎麽辦?到時候大兵沒有吃的,還不立即一哄而散!

但是,賀宗哲不敢——也不甘就此帶隊與王保保匯合,千裏奔襲鳳翔,損兵折將卻一無所獲,回師後丟臉是小事,丟頭就是大事了!所以,賀宗哲現在非要弄出點動靜來不可,即便不為回去“交賬”,也要為部隊越冬生存呀,還是要尋覓一方富饒之土,搶他個腰包鼓脹才能安然北去。

實際上賀宗哲在退軍路途就瞄準了心目中的富戶——蘭州。

蘭州號稱“大河之濱的黃河之都”,自秦漢便稱“金城”,至於“金城”來由,是由於地下出金子還是“固若金湯”之意已經不好考究,反正在賀宗哲的眼裏,這從隋代便成為州治的蘭州是遍地黃金的意思。

蘭州素以“屏障中原、聯絡西域、襟帶萬裏”聞名於世,乃漢代絲綢之路重鎮。四月由戴德率部“和平解放”蘭州,大明的留守將領為張溫(有史書記載為韓溫)——此人是個厲害角色,請大家記住他的名字,後文中會詳細介紹這位“鐵杆硬漢”的厲害之處。

賀宗哲這次進軍蘭州的目的是發財,不是為了再來個窩囊的鳳翔攻城戰,所以在渡過黃河抵達蘭州附近即駐軍不前,開始縱兵四出搶劫,當地百姓雖數經戰亂,卻哪裏見過這等專門前來對付老百姓的部隊?

韃子們不但搶劫財產糧食,連人口也是主要目標,女子們自不必說,青壯年更是絕佳奴仆勞工,除了老人不要,其余來個徹底三光,被“大度”留下的老人們又如何存活?所以紛紛攜家帶口避向蘭州城。

而這時的蘭州守將張溫,部下僅僅有駐防步騎不足三千,守城都嫌少得可憐,又怎能出擊剿除這數萬悍匪?只有緊急向徐達求援。

這時的徐達才醒悟到:賀宗哲的敗逃與進犯其實難分清楚,現在唯有立即派軍馳援蘭州,而現在最快的無疑是追過了六盤山的傅友德,只是該部兵力單薄,以孤軍對付賀宗哲勝算實在不大。

於是,緊急下令右副將軍馮勝率所部一萬七千步騎取道靖寧增援蘭州戰場,並節制各路馳援蘭州的部隊。

馮勝其人,膽略謀略俱全,唯有一點:指揮作戰最喜大功,作為湯和副將由河南進軍山西之時,就因為不願與楊璟合兵推進分享戰功而獨率本部另走它路,結果,韓店大戰中湯和、楊璟慘敗,馮勝部卻一路無敗績,戰後被朱元璋親自下令提拔到了湯和之上,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皇帝來信讓馮勝接替徐達督率全軍,馮勝也早就知道,因此也特想在這節骨眼上打個漂亮仗,所以這次出援蘭州,馮勝的行動格外迅速,甚至連徐達給下達的主要作戰目標“圍捕賀宗哲所部”也顧不得了,沒有采取穩妥的各路大軍協調並進的策略,而是率部直出靖寧,經定西下蘭州,其目的不外乎兩點:救兵如救火,先期抵達穩住蘭州局勢;給賀宗哲一個迅雷不及掩耳,突襲制勝。

這裏,估計馮勝有意無意疏忽了一點:機動作戰能力極強的傅友德所部騎兵適合擔任這種奔襲任務,自己所部乃步騎混合,行軍速度必然受到制約,應該布置在賀宗哲必走要道,這才是穩妥的用兵之道。

其結果令人郁悶:馮勝所部進軍聲勢過大,被賀宗哲及時得知,這時的賀宗哲哪裏有同明軍決戰沙場的閑情?蘭州附近也搶劫的差不多十室十空,沒啥油水了,還能有什麽作戰欲望?

所以,在馮勝大軍“迅速”接近蘭州之前,賀宗哲便率領在搶劫中“爽絕”了的部隊,由叠烈巡(地名)渡口渡過了黃河揚長北去,馮勝大軍千裏勞師卻只能看見一片破壁殘墻,一些幸存的百姓現在欲哭無淚,連痛罵韃子的力氣也沒有了。

不過,右副將軍的運氣還算不錯,賀宗哲緊急遠飏而去,竟然有手下親信不願再陪他過這種流亡生活,其部下崔知院等二十七人趁機開了小差,主動投誠到馮勝軍前,被馮右副將軍連同戰馬二十四匹當做戰利品送到了徐達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