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朱元璋左右開弓再出兵(第4/6頁)

廢話不多說了,老哥若能奉天道、順人事,遣使通訊‘哥倆好’,安心在塞外近處牧馬養牛,我可以給你授權,讓你借威號令其余部落,老哥仍可安穩做一邦之主,以便供奉你故元宗祀。

若閣下不聽良言相勸,繼續與我為敵,以殘兵出沒邊塞,於我大明邊民為患,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朕絕對會大舉六師深入沙漠,嘿嘿!到時候可沒有地方去買後悔藥!

給老哥通報個消息:近幾天我北平守將把雲州之戰中所獲戰俘、你的平章火兒忽荅、右丞哈海等八人送到了南京,朕問了問,都是老哥信任依賴的重臣加忠臣,就因為老哥您的面子,朕都免死留用了!今天再次令人攜書前往貴處,就一個期望:老哥三思利弊而後決行止!”

憑良心說,朱元璋此信威嚇多於勸解,奚落重於說理,與其說遣使勸降,不如說是意在氣煞元主!

可以斷定元帝閱讀此信後的心情:士可殺不可辱!這個要飯和尚……真真氣煞老夫也!

你別說,朱元璋片紙勝過雄兵,元順帝還就是被挖苦的三魂飛了兩魂,五魄丟了四魄,就此重病纏身,再也沒有了興趣欣賞“十六天魔舞”。

從時間上來判斷,這一系列的花哨戰事,都應該是李文忠到達北平之後的精心策劃的,當然,朱元璋的“文攻”除外。

李文忠所面對的戰事與徐達的西線戰事大不一樣,元帝現在應昌納福,而應昌位於大漠之北答兒海子附近,沿途大多城池現在仍然控制在元軍手中——去年的攻取元上都開平,雖然獲勝,但並未留軍駐守,還是扔給了元軍。

這一路需要攻城拔寨不說,問題是還需要深入沙漠追捕元帝,別指望有什麽後援以及輜重保障,這是地道的“無後方”作戰,大軍一切供應都要靠作戰取得,其中任何一戰,一旦沒有物資繳獲,即使打勝了也是敗仗,因為你再往前打就沒有底氣了。

關鍵之處還在於並沒有什麽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元帝自逃亡漠北之後,也算是在“勵精圖治”,用於上都開平以及新都應昌的守軍也搜集了十余萬兵馬,其左側遼東還有駐軍金山的元太尉納哈出二十萬之眾,最起碼現在名義上還在服從元帝的指揮,這種深入沙漠遠征之戰明軍以往還未曾有過,所以風險極大。

遠征沙漠!這在明代無疑是個新名詞,而這個新名詞的創造者就是李文忠;也正因為這是大明對北元的第一次沙漠之戰,統稱為首次北伐,其實這應該是第二次出擊漠北了。

也許很多朋友都會如同好多專家一樣產生疑問:大軍出征不易,勞民傷財打下了城池之後,卻又馬上丟棄,這是在做什麽?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為什麽不就此占其地、服其民,將大明的真正邊界推進到那裏?

這不是個容易解釋清楚的問題。關乎主權意識、風情民俗、文化習慣等一系列復雜因素,其最主要的莫過中原政權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問題。

對於中國皇帝來說,最得意的形勢莫過自己居於天下之中央,四方來朝,八方進貢,直轄地之外圍最好有一系列屬國、藩國,也算是中原帝國的緩沖保險帶吧,這樣和平即能持久,天下就算安寧。

即使不得已出師遠征,其目的也就是耳朵裏面能聽到一個“臣”字,只要你服軟了,哪怕只是口頭稱臣也絕沒問題,泱泱大國絕對沒有對你斬盡殺絕的必要。

事實表現的令人傷心:周邊各國並不甘於長期稱臣,尤其是靠劫掠致富的遊牧部落,當真老實做臣民,怎好再隨意搶劫邊境居民?你們種地發財了,為何不能貢獻出一些讓大家共同富裕?

所以,明初的北伐與其說是民族戰爭,不如說是一種意識形態範疇的鬥爭上升到了武力,明軍打得再遠也是心理上的自衛,不論勝負都是主動收兵,而北方的居民不同,是不甘於現狀的主動求富,只不過手段不大光彩而已。

就朱元璋來說,除了心理上的自衛之外還有一種復仇心理,那就是:強盜們在中土作惡百年了,怎能不受到懲罰?

別被朱元璋一些對元廷高官的優惠政策忽悠了,那只是手段,是過程,其目的極為簡單:就是為了徹底摧毀這個胡虜政權。

94

欲攻應昌,必須首先重占原上都開平,李文忠的首要任務還是向開平進軍。

不過,這次進兵開平與上次大大不同,明軍右翼已經沒有了原大元丞相也速部隊的威脅,所以李文忠這次選擇了一條最為捷近的進兵路線:出居庸關經宣德府(今宣化),從大同東北方向的野狐嶺出外長城,準備首先占領北元的塞外重鎮中都路。

之前由北平出發的華雲龍所部攻占雲州;大同守將都督同知汪興祖攻占武州、朔州;指揮金朝興攻略東勝州,看來都是為李文忠的主力大軍警戒左右兩翼,並且承擔掩護北伐主力輜重運輸後路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