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兒峪之戰中的徐達與王保保

人麽,得意必然疏忽,疏忽必然大意,偉人、英雄、名將概不例外!有些大意的明軍主帥徐達合理地沒有這樣預料:狡詐的王保保會再給他幾天時間嗎?95

沈兒峪,壕谷兩邊的主帥都在琢磨著對方。

王保保的預定目標:集中全軍力量將徐達援軍主力擊敗,哪怕是僅僅擊潰也行,然後翻身繼續圍困蘭州,能迫使蘭州守軍投降最好,若真碰上願意餓死在城內的這麽一群狠人,那就繼續守株待兔,反正明軍會源源不斷送到嘴邊的。

當然,能得到大勝後趁勢東進中原的機會更好,如此大元光復也就指日可待了。

徐達的進軍目標:首先當然是為了給蘭州解圍,這個初期目的不用作戰也已經達到;但皇帝給的任務是收拾掉王保保這個最大邊患,現在已經成功把王保保主力吸引在了沈兒峪,最關鍵的時刻也就到了:怎樣聚殲這十余萬剽悍的蒙古鐵騎?

就雙方實力對比來講,明軍並不占優絕對優勢,雖然總兵力多於王保保,但自己所率明軍是步兵為主力,用於固守或者攻堅還可以,當真野戰卻弱於全部由騎兵構成的元軍,尤其是元軍一旦決心開溜,明軍還當真束手無策。

徐達非常清楚: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後勤供應,路途雖遠總能源源不斷,而元軍卻只有分兵劫掠,這可是個不確定因素,王保保不會容忍自己與他長期對峙下去,或孤注一擲進攻,或幹脆抽身走人,二者必選其一。

令徐達最擔心的就是王保保選擇後者,那麽自己這十五萬大軍可就成了真正的勞師無功,且不說回去無法向皇上交代,就是西部邊患也將成為長期的大麻煩!

一旦王保保下決心選擇前者,對明軍來說形勢也不容樂觀:十萬鐵騎舍命前撲不是那麽容易抵擋的,一旦被元軍沖開了東進之路,整個甘陜甚至關內都將被蒙古鐵騎蹂躪一番,那時將上對不起君父下對不起黎民!

有沒有可能出現第三種局面呢?這就是徐達自出師以來一直苦思所在,之所以進軍並不那麽迅速,也是基於這兩點的前者:怕把王保保給嚇躥了!

所以,徐達在得知王保保將其主力屯軍於車道峴之後,簡直是喜出望外!迅即擺出了怯戰架勢,將自己的主力紮營於沈兒峪停步不前,深壕那邊自然是為王保保預留的歇息地,這樣雙方地勢勢均力敵,王保保不應該膽怯遠走,更不可能坐守車道峴等待糧草慢慢消耗。

為了進一步麻痹王保保,所以才派鄧俞所部稍微前出至車道峴紮營,因為這也是一種求戰表態,但卻對元軍產生不了多大威脅。

現在就等著王保保選擇了:出動主力圍剿鄧俞所部——如此明軍主力不妨抓緊休息,等元軍勢頭稍弱,便全軍出動逼近下寨,至於是否強攻車道峴?不見得!那時王保保將會明白他把自己關進了一個“大監獄”裏,定西山路無非那麽幾條,集中兵力封鎖住四面道路,剩下的就是“甕中捉餓鱉”了!

再就是王保保主力前出,但那時的車道峴還要留兵駐守,如此與自己對決的元軍將少了一半甚至更多,這種明顯有利於明軍的選擇,王保保會這麽幹嗎?

天佑大明!徐達做夢也沒夢到的局面出現了:王保保手握十萬鐵騎竟然與以步卒為主力的明軍玩兒起了隔溝對峙?看來此人在太原城下輸的並不冤枉,這幾乎等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還有如此用兵的所謂“名將”?

但是,這種內心深處的“小算盤”歷來就是各打各的,尤其是,王保保這“名將”並不是浪得虛名,肚子裏還是有點真貨色的,王保保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先擺出一副表面對峙的架勢,最起碼自己立於了不敗之地,盡可以利用自己的強弩射程遠於明軍的優勢控制雙方之間的深溝,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這種局面:我能隨時過溝去打你,你卻無法突破我在溝沿的強弩防禦而來打我,這種貌似對雙方公平的地勢也就等於全部有利於元軍。

至於面前這道深壕?黃土溝而已,數以萬計的大軍面前,還能讓它給難住?無非是多費點氣力罷了,強弩掩護下挖掘出一道戰馬能馳上奔下的斜坡就是。

如此一來就會給徐達造成這樣一種假象:敵人不甘對峙許久,急於主動求戰,不妨也半真半假狠狠打上幾天。

背後呢?王保保已經策劃了一個奇招:將眼前深壕化為明軍心理上的安全線,再加上自己來個一日數次糾纏作戰,那時明軍最怕什麽?背後狠狠劈下一刀!

一支大軍忌諱的就是前後受敵,那時龐大的明軍將失去後方,糧草供應自然被斷,一旦出現這種情形,徐達會怎麽辦?拼命往回打呀!不然十余萬大軍能支撐幾天?

而這時的元軍主力才會真正露面,背後掩殺潰軍的態勢也就自然形成,徐達就是有通天徹地之能,還能避免失敗的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