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首征沙漠最後一戰:大漠深處的喪鐘(第3/4頁)

主角成功逃亡,李文忠只有搜羅配角充數,收獲還是不小:逮住了元順帝的親孫子、元昭宗的親兒子買的裏八刺以及他的後、妃、宮人,應昌的北元諸王、省院官員等也一並做了俘虜。

突襲應昌戰果頗豐,除以上高級戰俘以外,李文忠還繳獲元廷皇室珍藏宋代玉璽、金寶一十五方,宣和殿玉圖書一套、玉冊二卷,鎮國玉帶、玉斧各一件,另外搶得駝、馬、牛、羊無數。

對於北元新皇帝愛猷識裏達臘的逃竄,李文忠格外惱火,這是一個會在將來造成無窮後患的的定時炸彈!是北元殘余的精神支柱,我怎能容他如此瀟灑走一回?

李文忠親率精騎追蹤兜捕。但是,畢竟漠北是人家的老窩,地理不熟,再加風沙一起便淹沒了元帝形跡,李文忠一直追到北慶州(在今蒙古巴林右旗境內),還是沒能找到愛猷識裏達臘的準確逃亡線索,只得怏怏而還。

愛猷識裏達臘此刻卻是目標明確:西北方向!那裏是舊都和林,據聞王保保正在那裏召集舊部,新皇帝不得不投靠昔日政敵去了。

有道是:有意種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李文忠追殲北元新皇帝而不得,卻在凱旋回師路途得到豐碩收獲,大軍如同對遼東納哈出示威一般浩蕩東行,雄師過路興州,之前在錦川大敗的元將國公江文清看出了未來政治形勢,主動率軍民三萬六千九百人前來歸降。

大軍到了紅羅山,元將楊思祖等一萬六千余人又是主動投誠明軍。

這正應了那幾句中國民間俗語:墻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樹倒猢猻散,閃亮打響雷。

只是,這時的李文忠與徐達一樣,還沒有意識到:東線走了一個愛猷識裏達臘與西線逃了一個王保保一樣,不知會給大明皇朝帶來多麽久的邊境憂患!

108

1370年過去還不到一半,朱元璋派出的西征、北伐兩路大軍便基本完成了摧毀北元殘余勢力的戰略任務,不過,也都無可奈何地各自給北元政權遺落下一粒火種。

後來發生的事實將會告訴大明將帥與皇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兩粒火種碰在一起時,必將爆出耀眼的火花,哪怕這朵火花僅僅是曇花一現般暫短。

後世有人猜測:李文忠在給娘舅兼義父的皇帝朱元璋的報捷奏章中語氣過於得意了,因此招致了朱元璋對李文忠這小子開始不滿。

事實不是這麽回事兒。

李文忠不會傻得在奏折中放空炮,更不會肆意誇大戰果來博取更高的獎賞與功名。實事求是講,李文忠的這次沙漠遠征,意義遠大於徐達對王保保的打擊,若是把徐達西征軍的勝利比作砍斷了北元政權的一根右臂(主神經未斷,仍能康復),那麽,李文忠則是將一把利劍準確地插進了北元王朝的心窩!(不過還是偏了那麽一點,沒有真正致命)。

從此蒙古政權這位百歲老人再也沒有真正痊愈康復,即便是又經過了近百年的聚集組合,甚至在日後的土木堡大戰中俘虜了大明皇帝英宗,其軍事實力也沒有真正強於明軍。

換句話說,蒙古老頭對中原的統治從此煙消雲散,固然有時也能掙紮起身翻幾個漂亮跟鬥,那只不過是回光返照於瞬間,沒有能力對明朝造成實質性的威脅,此後雙方的戰爭主動權一直牢牢握在大明帝國手中。

事實是朱元璋給了外甥兼養子李文忠所能賜給的最高獎賞:當年十一月,徐達、李文忠兩路大軍凱旋班師回到南京,朱元璋論功行賞,把李文忠列入了國公行列。

國公僅僅封賞了六位: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宋國公馮勝。

插句沒跑題的閑話:徐達的西征軍於四月收拾掉王保保所部之後,南下數月轉戰巴蜀,征服了原叛離陳友諒自立夏國的明玉珍余部,夏國國主明昇被徐達獻俘南京。

朱元璋覺得如此高官厚祿還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索性給連同被封為侯的湯和等二十八人各賜鐵券——證明持券人後輩子孫犯法不必治罪的一種鐵質档案文書。這東西也就從心理上安慰一下功臣們,頂不了多大真用場,皇帝一旦想宰哪位的話,根本就不必管你犯不犯罪,說你有罪就有罪,其實家中藏著這東西更加危險,除了防盜,還要提防皇帝惦記。

不過,剛剛獲得勝利的朱元璋表現了極大的寬大溫厚,不光是對待自己的將士們,還包括殘余的敵人。

六月份時,李文忠便把俘虜的新元帝兒子買的裏八刺及其母妃送到了南京,中書禮官楊憲等人建議效仿唐太宗對待王世充的辦法獻俘於太廟,朱元璋沒有采納這個誘人的建議,而是下旨以禮相待,讓買的裏八刺穿著蒙古服裝於奉天殿朝見,接見完畢後親自賜給漢族衣冠,並封買的裏八刺為崇禮侯,賜宅第於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