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為稻粱謀(下)

“末星部如此心腹大患,當是滅得越早越好。”韓岡義正辭嚴。

王韶搖搖頭:“末星部只是小患,不過有八九百帳【注1】,官軍一到,舉手可滅。真正的大患,遠的是西賊黨項,近的是諸部吐蕃,都是難以剿滅的隱患。不知賢侄對此有何高見?”

韓岡心知這該算是考試了,如果通過了,一切好說,如果通不過,王韶大概就會掉頭走路。幸好他這些天做了點功課,王韶去年上書天子的《平戎策》的內容並不是秘密,而在擔任過渭州軍事判官的張載門下,他過去也曾記下了許多資料和數據,不會在王韶面前露怯:“具體的措施,機宜的《平戎策》中都已說盡,不外乎以夷制夷,收吐蕃,攻黨項。”

王韶輕輕點頭,沒有說什麽。韓岡很清楚王韶要聽的並不是這些,大手一揮,開始談古論今:“吐蕃與大唐同時興起,其為禍中原,三破長安,烈度遠在西夏之上。幸好其覆滅也幾乎與唐同時,如今已不足為懼。不過吐蕃國雖亡,部族仍在。如今關西四路,大小部族數以千計,而以秦鳳為最。秦鳳路沿邊十三寨,大部百廿三,小部五百九,戶口倍於漢人,其中吐蕃諸部占了九成以上。”

“是啊,秦鳳路的吐蕃人太多了。再往西則更多。”王厚在後面插了句嘴,算是幫韓岡做個哏,好引出下文。

韓岡扭頭對王厚會意地笑了笑,回過頭來繼續道:“不過吐蕃有一樁好處,就是畏服貴種。從松贊幹布傳下來的血脈,最為吐蕃人所敬服。否則李立遵也不必遠赴西域去把唃廝羅請回來,再立為贊普【吐蕃國王】,以占一個大義的名分。”

李立遵是幾十年前河湟吐蕃的大首領之一,但他沒有吐蕃王家血統,無法就任贊普,所以去了西域高昌將傳承松贊幹布血脈的唃廝羅弄回來做個傀儡,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才十二歲的唃廝羅,做足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樣。他這一招也算管用,河湟吐蕃中的另一位大首領溫逋奇都不得不在名義上低頭聽從他的號令。

“可嘆李立遵妄自尊大,竟然想廢唃廝羅而自立為贊普,不想唃廝羅先行一步,轉投了溫逋奇。”

韓岡說到這裏,王韶冷笑一聲:“魏武不是那麽好做的。”

“機宜說的是,自與唃廝羅反目,李立遵勢力大衰,不復舊日之觀。唃廝羅投溫逋奇後,拋棄了李立遵的女兒,但他以李立遵為殷鑒,不娶溫逋奇家女子,而改娶吐蕃大族喬家族之女為後,其勢力擴張又為溫逋奇所不容,到最後一場火並,溫逋奇被殺,唃廝羅成了真正統治河湟的贊普,甚至還大敗過李元昊那反賊,讓他退回六盤山後。”

王韶似有感觸,道:“幸好他家中不靖,不然又是一個李元昊。”

“的確。唃廝羅家中不睦,他棄李立遵之女,便與其所生長子瞎征和次子磨氈角反目。最後卻是幼子董氈繼承其位,其余兩子皆自立。瞎征和磨氈角甚至曾陰助黨項,逼得唃廝羅離開青唐王城而遠避歷精城。如今唃廝羅已死,董氈手段遠不如乃父,河湟一帶又趨分裂。西賊對河湟虎視眈眈,如果朝廷不加重視,讓西賊乘虛而入,關中危矣!”

對於韓岡的一番話,王韶很滿意,從中完全可以看出韓岡對河湟局勢深有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連要針對的目標是誰都不知道,這樣的人如何能用?

“那依賢侄的意思,對青唐吐蕃又該如何處置?”

第二道考題出來了,韓岡照舊胸有成竹:“漢設伏羌校尉,以羌人攻羌人,唐設安西都護,以西域定西域。以學生愚見,當以漢家兵屯為根本,親附者用之,不順者攻之,威服董氈,團聚眾部,十萬大軍舉手可集。此一事,可謂之斷西賊右臂。待王師北上興靈,河湟吐蕃便可自西而攻。如此西賊可滅,興靈可復!國恥得雪,青史上亦可留下名號……”

王韶輕輕擊掌,神色卻是淡淡。韓岡的話幾乎是他上書天子的《平戎策》的翻版,與他心意相合。但其中的空話很多,任何一個對西事有一定了解的士人都能說出這麽一番話。王韶他需要的是能處理實際事務的人才,如此大局性的言論,應該是由自己說給天子和宰相們聽。

“不過在河湟屯田可不容易!”王韶像是在挑刺,“那裏可不是種地的好地方。”

“河湟兩千裏,為漢隴西、南安、金城三郡之地。漢宣帝時,趙充國留屯金城盡平諸羌。東漢建武年間,馬援也說河湟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此沃土,只要有人,如何屯不起田?反倒是收服諸部要麻煩一點。”

“如何麻煩?”

“有黨項在,吐蕃諸部就多了一個選擇。如果逼得太緊,讓他們投了黨項,反而會弄巧成拙。必須攻心為上,利誘為輔。而征討最好只用在其中一家身上,用以懾服眾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