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2/2頁)

只是趙頊這次第突然又問了起來,卻不可能是哪家王公又跑來哭訴。天子心意已定,連韓琦韓相公的奏章也沒有效果,誰來哭都沒用。

那就是呂公著說了些什麽了——但李舜舉想不出,呂公著還能拿出哪樁事,比起韓琦的奏章還要引起天子的憤怒……和驚懼?

趙頊無意識地把玩著禦桌上的墨玉鎮紙,眼神也是漫無目標地在桌上晃著,李舜舉的回話也不知聽沒聽到。又是半天的沉默過去,他才慢慢吞吞地問著,猶豫不決的輕聲細語中所吐出的詞句,卻是石破天驚:“有沒有傳言說……韓琦欲行尹霍之事?!”

李舜舉差點驚得都要跳起來,一顆心臟先是驟然一停,繼而就像重鼓咚咚咚地在胸腔中用力捶響,清晰地傳進耳朵裏。冷汗也是刹那間冒了出來,全身都被汗水濕透。平日還算靈活的舌頭僵住了,聲音帶著顫:“尹……尹霍?!”

尹霍就是伊尹和霍光。伊尹是商初賢相,因即位為王的商湯嫡孫太甲昏庸暴虐,便把他放逐到桐宮三年,待其悔改後,才又迎回;霍光是漢武帝任命的輔政大臣,亦曾廢立天子。兩人都是權臣中的權臣,雖然在歷史上,他們的名聲都很好。可是,有哪個皇帝會希望自己的朝堂中有伊尹、霍光這樣的臣子?

“這是要讓韓琦滅門嗎?!……呂公著方才該不會說的就是這事吧?”李舜舉心驚膽戰,呂公著之父呂夷簡早年與韓琦算是政敵,但也沒鬧到要讓人家破人亡的地步,不過是吵吵嘴,拿著彈章互相丟著,怎麽會在這時候……

“不!”李舜舉突然間靈光一閃。一點傳聞動不了韓琦,三朝元老的韓琦從來沒少被罵過事君不恭,心懷悖逆。富弼也被人說過欲行尹霍之事。兩人不都是平平安安地做著他們的元老重臣?應該還是為了王安石和新法吧?

李舜舉心中揣測著,一時忘了回話。他的沉默讓趙頊不耐煩起來,聲音陡然拔高:“李舜舉!!”

勾當禦藥院、入內內侍省都知被吼得渾身又是一顫,心道回去肯定要在禦藥房中找些驚風散、平氣藥什麽的吃上幾斤,小命都快嚇沒了。他忙高聲回道,“此事必是無稽之談,微臣委實沒有聽說。韓相公事君以忠,為三朝元老,陛下切不可以對傳聞信以為真!”

“你也沒聽說啊……”趙頊像是放松了一點,只是神色依然陰郁。

就在剛才,他下詔慰留王安石,並命政事堂和三司條例司逐條批駁韓琦的奏章後,禦史中丞呂公著便趕入宮中,上奏道:韓琦三朝元老,朝中軍中皆是威信甚著。如今其不滿新法,奏章又被批駁,難免有尹霍之事。京中近日亦有傳聞,懇請天子下旨窮究。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呂公著在盡自己風聞奏事的權力。可想深一層呢?以韓琦的身份,這種傳聞跟本撼動不了他,而且也聽得多了。但卻是在引導趙頊去思考傳聞出現的原因,是不是因為百姓心中有怨,才有了這樣的期盼——目的依然直指王安石。

呂公著是在危言聳聽,這一點,趙頊知道。但他卻還是因此而憂心忡忡,不是因為擔心變法是否禍國殃民,而是擔心起自己的皇位來。

太皇太後、太後都不支持變法,兩個弟弟又都住在宮中,前朝宰輔也是眾口齊聲的反對,萬一他們真有個心思,他還能坐在崇政殿裏嗎?

在禦榻上坐得久了,雖然日夜辛勞,但這掌控天下的權力的滋味一旦嘗過,便沒人肯再放下。趙頊也不可能例外。

因為這件事,他連王韶的萬頃荒田變成了竇舜卿口中的一頃四十七畝都沒心思去計較了。若是自己被廢了,天下千萬頃良田都不再是他的了,西北邊境上的萬頃荒田又算得了什麽?

一名小黃門這時進殿通報:“官家,王安石在外求見,言說入宮謝恩!”

“快請他進……”趙頊猶豫了一下,改口道:“就說朕已安歇了。讓他明日照常上朝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