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下)(第2/2頁)

“竟然是真的。”王厚又是在感慨著:“家嚴聽說了此事之後,就說一句物傷其類,兔死狐悲。家嚴的本意也不是想看到向寶最後成了這般模樣。”

“向寶心懷不廣,所以氣急之下得了風疾。此非機宜之過,當不需耿耿於懷。”

“只是向寶是帶禦器械,雖然僅僅個虛名,但他在天子駕前也的確做過一陣,混個臉熟。如今的天子性格寬厚,現在聽到向寶中風不起,天子那邊多半少不了會有些芥蒂。”

王厚雖然沒提他的父親,但這段話只會出自王韶之口。王韶見過天子,那是在他的《平戎策》得到趙頊認同後,被越次招入宮中。那只是兩年前的事,這麽段的時間,趙頊的性格不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決定了王韶的評價不會有什麽錯誤。

“難道天子會看不到機宜收復蕃部的功勞?”韓岡對趙頊沒什麽了解,但一個感情用事的天子,對臣子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這件事家嚴也說不準。不過愚兄想來,王相公應該能幫上一手。”王厚為之分析著,韓岡見他侃侃而談的樣子,不知從王韶那邊聽到了多少,“只是秦州軍中,家嚴的名聲可就不是王相公能照顧得了的了。”

說起來,王韶在秦鳳軍中的名聲可能因為這次他橫插一杠,再度滑落下去,畢竟是帶著蕃人搶功勞,沒有幾個士兵會喜歡這樣的官兒。而且向寶的失敗雖然的確可笑,如果僅僅是吐血的話,他就是個醜角,但向寶現在中風昏倒,卻能引來不少同情。

“不過士卒軍漢們的想法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朝堂。”韓岡如此說道。他在秦鳳軍中也有些名聲,但這並不影響李師中和向寶跟他過不去。現在軍漢們因為功勞被搶了,所以敵視王韶,但等到王韶領著他們掙了功勞,分發一些賞賜,他們的看法便會顛倒過來。

“玉昆說得是,他們的想法的確無甚關礙。”王厚點著頭,“向寶既然臥床不起,這兩天等秦州的消息送到,就肯定要退兵了。玉昆,要不要順便到古渭去。你的療養院就開在甘谷城和永寧寨中,其他寨堡可是會有怨言的。”

“人才難得,小弟一切親歷親為,所以做得慢了。不過小弟這邊,有個叫朱中做得不錯,古渭寨的療養院可以由他先把架子搭起來。”

韓岡寫出《傷病管理暫行條例》,為軍醫之事定下規矩後,一切就可以照著規條來就行了,並不需要他本人事必躬親。“小弟現在還得隨著向寶回秦州繳令,都得等過上一陣子,再去古渭不遲。”

“說實話,家嚴雖然與向寶幾乎勢不兩立,但畢竟離得極遠。玉昆你天天在向寶面前晃來晃去,也不怕他心情不好?”

“向寶不是傻子,他現在也不瘋。他還想著恢復發病前的健康。不可能得罪一個對醫術有所了解,傳說中是藥王孫思邈私淑弟子的人物。”

王厚驚道:“難道玉昆你知道中風該怎麽治?”

韓岡搖搖頭,笑道:“我對此也不甚了了,但向寶以為小弟知道。”

王厚注意到韓岡用了“不甚了了”這個詞。韓岡說話一向謹慎,很少說謊,而且遣詞用句都是依著標準而來。他既然用上了不甚了了這四個字,那他對中風還有有點了解,所以能讓向寶誤會。

“既然玉昆你早有準備,愚兄就能安心了。”

三天後,就是韓岡預計的時間,秦鳳經略司的公文追到了永寧寨中,在命令中,李師中下令向寶帶出來的隊伍,及早回返秦州。一場剿滅蕃部的大戰就這麽虎頭蛇尾的落下帷幕,只有王韶和劉昌祚兩人得意,而其他參與進來的官員,多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灰溜溜地回去了。

韓岡自在的騎馬走在隊伍中,本是跟隨他的朱中等人已經與王厚一起去了古渭寨,而本來帶在身邊的藥材等物資,也托王厚轉交給了王韶。

就在秦州城中,向寶的幾個親族這時聚在一處,向著李師中哭訴:“王韶鼠輩,妒賢嫉能,竊據高位。今次向鈐轄受其所欺,以至於遭受卒中之厄,還望李經略為鈐轄主持一個公道啊。”

李師中點著頭,心中卻是在想,王韶的運氣未免也太好了一點,竟然能把好端端的一個人氣成了中風,這下向寶空出的位置,不出意料,張守約肯定將會頂替上。如此一來,支持王韶的軍方將領,便已經是鈐轄一級了。

真的是運氣!李師中這般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