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2/2頁)

不過韓岡更為清楚,只要自己不懈怠,凡事盯緊一點,就不虞一幹幕僚壞了自家的名聲。他可不會像那等只會寫詩作文的士子,可以任人欺瞞,在衙門中用心做了三年實務,經歷得則更多,有什麽情弊他不知道的。

韓岡只可惜自家親戚少,能派得上用場的兩人,一個在荊湖戰場已是威名煊赫的青年名將,另一個則是執掌著一家在關西很有些名氣的商號。若身邊有一兩個得力的親眷,有些事讓他們來做,比起用著外人更為可靠。內外相制才是禦下之道,韓岡當然不會蠢到任人唯親,但也不會覺得在有著親親相隱的這一條法律的宋代,外人會比自家人更為自己著想。

到了吃飯的時候,三名幕僚都過來韓岡這邊。

一進門,方興就拱著手:“承蒙正言匡助,方興今日可是發了一筆橫財。”

方仲永的族弟很是灑脫,一點也不遮掩自己收了前任知縣賄賂的事情。

魏平真也跟著笑道:“兩錠三十兩重金花銀,淩知縣可真是大方。”

在市面上,金銀並不能當作錢鈔來使用,必須要通過金銀鋪來兌換成錢幣。但用來送禮,卻是比沉重的銅錢更為多見。只是現如今的銀價,一兩能抵一千七八百文,以七百八十文一貫來算,也不過是兩貫半。三個六十兩,加起來連五百貫都不到,相比起萬貫的虧空,淩莊的確是夠“大方”的。

這點小錢,方興、魏平真不屑歸不屑,但都很幹脆地收下了。既然韓岡沒有將淩莊趕盡殺絕的想法,那他們將賄賂收下,其實也是在安淩莊的心,正符合韓岡的心意。

不過,這等曲裏拐彎的想法,程顥門下的遊醇卻沒有:“怎麽可以這樣?!”

“節夫,其實不妨事的。”韓岡連忙道,他可不想自己的三位幕僚變成互相拆台的情況,“淩莊既然送來,就可以徑自收下。我本無意刁難,但不便直說,你們收下才能讓他安心。何況只是普通的人情往來,與公事無關,何須掛懷於心?”

遊醇卻搖著頭,一臉不以為然。只是見韓岡如此說,才不再多言。

他對韓岡很是敬重,並不是因為韓岡的官位,而是韓岡的為人。在洛陽時,聽說韓岡去歲上京應考,為了求見程頤程顥,竟在程家門前的雪地中站了一個多時辰,這件事,已經在洛陽城中傳遍了。名滿天下的韓玉昆,還能如此尊師重道,實在是讓遊醇敬佩不已。

一起吃飯的時候,方興和魏平真似是毫無芥蒂,但韓岡知道,他們跟遊醇肯定是合不來了。

等到夜中,韓岡招來親信伴當,吩咐著,“天氣冷了,從箱子裏拿四匹棉布、二十兩銀子,給三位先生送去,讓他們換身冬衣。另外再給遊先生多送六十兩銀子去,說是我的一番心意。”

一口氣送了數百貫出去,韓岡卻沒有多少心疼,這是應該做的人情,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幕僚收了賄賂,自己卻不做一點表示。尤其是遊醇,雖然不通人情,但這番正直的做法,更是得加以獎勵。

伴當應聲出去了。韓岡坐在書桌前,考慮著該怎麽安排自己的這幾個幕僚。

魏平真年紀大了,對錢財看得重,但為人老成,做事穩妥,經驗更是豐富,日後可以多多依仗。

遊醇年紀與自己相當,又少經歷,真要做幕僚,其實派不上用場。不過他的學問還可以,文名更是與他的弟弟遊酢一起,在少年時就傳遍鄉中。可以推薦他去做縣裏學官,如今王安石興學校,州裏縣裏都建有學校,可以安排遊醇教導白馬縣的士子,想必他也願意。

至於方興,治政上的能力暫時沒見到,可詩文水準不錯——能與王雱交好,水平自然不會太差。要他做事可能有些麻煩,平常談天說地還是不錯的,就當是身邊養個清客好了。等上任後,有足夠的時間去看他擅長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