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2/2頁)

“即便能有人獻上鍛錘,也不知何時能將鐵板打造好,而且龍骨、船肋的事沒有解決。”白彰在興國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很清楚一項新技術推廣起來有多難,“造船並不容易,就算是木船也要從幾大船場調匠師入京。想讓他們習慣用鋼鐵來打造船只,並不是短時間就能見成效的。”

韓岡打算造出的鐵船,需要調集大量的工匠,需要耗費巨量的人力、物力。最關鍵的,還得要有足夠的時間——這個結論就是呂惠卿想聽到的。只要韓岡不給他惹事,呂惠卿樂得他在軍器監造他的船,花個十年八年都沒關系。

“韓玉昆既然要造鐵船,就讓他造好了,我這邊也會全力支持他的。在造船之事上,監中上下都依他號令,不得懈怠或拖延。”呂惠卿慢速低沉的語調,使他的命令讓人不敢違抗。

白彰連忙抱拳:“下官遵命,請大參放心。”

……

另一個夜晚,另一個府邸。

馮京對著垂手弓腰站在面前的青衣官員笑著,“呂吉甫倒是好心啊,竟然在造船上全力支持韓岡。”

“呂參政只不過是想讓韓舍……韓岡無暇顧及他事而已,並非真的好心。”

“所以說他是太好心了,民脂民膏是這樣用的嗎?”馮京的眼神冰寒。

青衣官員點頭哈腰:“相公說的是。”

“聽說韓岡懸賞了百貫來征求什麽鍛錘?”馮京問起了另一件事。

青衣官員失聲笑道:“其實就是一個舂米的錘子改的,韓岡還照樣賞了他五十貫。”

“這是千金市馬骨!”馮京冷笑了一聲,韓岡的伎倆並不出奇。喝了兩口熱茶,他慢慢地問出了關鍵的一句:“軍器監的花燈準備得怎麽樣了?”

“相公放心,肯定能趕在上元節前做好!”

……

已經是正月十二,離著上元節只有兩天。

韓岡這兩日心情很不錯。

他在軍器監的數千工匠中,為新式鍛錘而懸賞。只用了五天,就有了回報。

最簡單的一種鍛錘,是用腳踩的,就是農家用來舂米的那種,只是將石臼改成鐵砧罷了。用著簡單的杠杆原理,長長杠杆,短的一段是落腳的踏板,而長的一端拴了個五六十斤的錘頭。人站在踏板上,上下踩動,就能將鍛錘驅動起來。盡管看起來的確很可笑,但還是比掄大錘要方便得多!尤其是落點不會偏離,十分的穩定,即便是新手也能使用。

另外還有幾具鍛錘,則更像是真正的機械。也有用腳踏的鍛錘,不過一人就可以操作和使用,竟然用了連杆,仿佛是紡機的變形。另外還有兩具利用畜力的,都是利用繩索或是皮帶傳動,帶起兩百多斤的錘頭在一人高的地方落下。

那等舂米型鍛錘的結構簡單到可笑,而其他幾具鍛錘結構也同樣並不復雜,但效果顯著。腳踏錘力道較輕,卻可以用來打造精細的部件。而畜力的鍛錘,將一塊五六斤的熟鐵錠,捶打成甲頁一般薄的鐵板,則只用了吃頓飯的工夫而已。

這也是沒有水力鍛錘的替代方法,如果利用水力,一眨眼的工夫就是一錘落下。韓岡掛在書房中的佩刀,就是出自於滔山監的鐵匠營中,真正經過百次反復折打的百煉鋼刀——水力鍛錘有兩種,一種力道重而慢,一種輕而塊。兩種鍛錘各有各的用處。景德鎮瓷器的原料供應,也全靠重錘破碎瓷石,小錘細錘成粉。

只要魚餌足夠大,魚就能遊得足夠快。在韓岡看來,呂惠卿、曾孝寬實在太過於浪費軍器監這個寶庫了。這幾千天下最出類拔萃的工匠,他們只需要一個方向性的指引和一塊足夠大的肥肉,就能爆發出讓人驚嘆不已的力量。

技術早就到位,只要換個思路。

韓岡的心情很好,今天就隨著曾孝寬一起,來看著準備用在上元節燈會上的緊急趕制而成的彩燈燈山。

軍器監彩燈的造型是一艘單桅帆船,真船一般大小。用著薄木片趕制而成。沿著船幫掛了一圈小燈,高高挑起的桅杆上,也吊了十幾個大燈籠。而船帆,上面掛了數百個小燈籠。外面塗成了紅褐色,如同鐵銹一般。看著就是個世人心中鐵船的模型。

白彰挺著胸脯,帶著實際負責此事的官員,站在鐵船彩燈前。向著兩位判軍器監,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可看到今年軍器監的彩燈造型,曾孝寬臉色突變,卻是又驚又怒地望著白彰。而韓岡,則是很親熱地拍了拍白彰的肩膀,笑得如同船上的燈火一般絢爛:“做得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