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2/2頁)

呂大防默默點頭,韓岡的分析其實也是他的判斷。“但天子不會直接給否決。”他又開口道。

“微仲兄說得正是。”韓岡也同意呂大防的判斷,“天子不肯批復薦章,在意料之中。只是以天子的性子,多半會改以其他官職作為補償。”

不僅僅是因為張載的聲望,還有以王珪為首的三名臣子的面子要顧及,趙頊肯定會做出一定程度的補償,而韓岡所想要的就是這個補償。

“舊年子厚先生是崇文院校書,如今重回崇文館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能去國子監傳道,去三館任職也是好的。三館是清要之地,庶務極少。空暇下來的時間,也可以用來授業傳道。比起國子監中,一門心思……”

呂大防入朝為官的時間是韓岡的數倍,對官制的熟悉程度也不是韓岡能比,他的判斷,韓岡也能信個七八分。

其實判監的這個職位也不好。司天監、將作監、少府監、秘書監、國子監、都水監,以及設立未久的軍器監。這七個監司中,國子監名義上的主官為祭酒,都水監的主官是都水使者,其余的都是監——如秘書監監、將作監監——通常被尊稱一聲大監。

只是古來大、太相通,如果不是自己本官的品階壓在判軍器監的差遣之上,少不了就會被人稱作韓大監,悲劇一點就是韓太監了。韓岡也不希望自己的老師沾到這個讓他不舒服的稱呼。

一般來說,以當今天子的勤政,遞上去的奏章只要兩三天就能得到回復。可是接下裏的兩天,宮中卻是毫無動靜,而不久便傳出來的消息,也解釋了韓岡心頭的疑問。

“永國公重病?”呂大防沒想到韓岡會給他帶了這個消息,“可有大礙?”

韓岡搖了搖頭,臉色也是沉重,“永國公一向體弱,這一次病得不輕,不知道能不能撐過去。就算撐過去,日後一切也是難說。”

皇三子趙俊被封為永國公兼彰信軍節度使,如今剛滿兩周歲,不過他是趙頊眼下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是整個皇室的中心,如果他能不出意外,基本上就是未來的大宋天子。

只不過,這不出意外的幾率未免小了一點。

這個時代新生兒死亡率其實高得可怕,尋常人家基本上是一半一半,到了官宦人家比例會低上一點,比如王旖,她就有姐姐在王安石去鄞縣任職時夭折,後來又夭折了一個兒子,相對於長大成人的兩子兩女,夭折率正好是三分之一。只是到了宮中,這個死亡率卻是陡然增長。

英宗在登基前就有三個兒子了,誰都沒有為傳承帝業的儲君擔心過。但在英宗之前,因為仁宗皇帝無子一事,可是在朝堂上鬧了近二十年的風風雨雨。再前面的真宗皇帝,也只有仁宗這一個年過四旬才有的獨子。

也許是哪裏犯沖,坐上皇位之後,大宋的皇帝無不是子嗣艱難。太祖、太宗的兒子,絕大部分都是在登基之前所生。而真宗只有一個,仁宗沒有,英宗的三個兒子也是在登基之前生的。到了如今的天子這裏,已經生有四個兒子,現在卻只有皇三子一獨存。這就不免讓人懷疑,是不是這個皇宮哪裏有問題。為什麽不論是坐在禦榻上的是哪一位,生了兒子都很難養活?

韓岡現在的心情有點壓抑,如果趙俊當真出了什麽意外,這就代表帝位的第一繼承人又轉移到了雍王趙顥的身上。

盡管歷史上趙顥沒有機會登上大寶——韓岡至少知道宋徽宗是誰的兒子、誰的弟弟——但韓岡所了解的歷史如今已經改變了。

至少王安石這一次復相是在夏天,而不是春天。“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名句,很有可能不會再出現。說不準趙頊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養活一個兒子也說不定。

趙頊現在還年輕,還有機會努力,但韓岡覺得,他已經是要往這方面多多考慮的時候了。

注1:北宋宮中多稱呼皇後為聖人,而嬪妃則是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