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2/2頁)

如今一鬥白米的均價一般是七十五到八十文,依照產地稍有差別。一貫差不多正好能買一石——因為省陌的緣故,一貫是七百八十文——韓岡一個月的俸祿,能買一百八十石。

但韓岡不用買糧,因為他還有三十石的祿米,實發六成,米麥各半。九百斤米,九百斤麥,近兩千斤主糧,以韓家的人口是綽綽有余了。每天另有三升酒,三鬥廚料,鹽一年四石。還有韓岡是龍圖學士,家裏的有七名元隨還能得到朝廷發下的衣糧。

相對於一日忙碌只能掙到百文,買點米,買點菜,然後就剩不了多少的普通百姓,韓岡的收入已經是高到讓人難以想象——要知道,一個從九品,文官月俸六貫,武官四貫,衣料也少,祿米也少,如果能在外任職,每月還能多兩口羊,兩頃職田,若是在京就什麽都沒有,差了幾十倍去;至於吏員,重祿法之後才有工資拿——可宰執們的收入,少說也有韓岡的三四倍。

所以說越是重臣,待遇就越好。

“不過升到侍制以上的重臣之後,要養親戚,要養門客,要蓄養伎樂,迎來送往還要送上一份厚禮,薄了就有失身份,光靠俸祿是遠遠不夠的。”韓岡嘆了一口氣,“為夫也不記得是誰了。說是某人剛剛升上侍制之後,向他伸手的親友賓客就多起來,舊日還能經常吃肉吃酒,一下就淪落到以素食為生的狀況了。”

“所以要想不殘民,不爭利,要麽學包孝肅,親友賓客不相通問,要麽就是學為夫,設法興利,以補貼家用。”

“都是不好學呢。”王旖幽幽一嘆。

夫妻倆低聲說著話。時候也不早了,除夕事情又多,沒過多久聽到外面有人喚,王旖連忙匆匆忙忙答應了一聲,讓人在外面候著,又慌慌張張從韓岡身上撐著身子起來。

“看著就知道不是做賊的料。”韓岡靠在躺椅上,頭著雙臂,笑道:“上一次也是慌慌張張的。又沒人敢進來,你慌個什麽?”

“越是沒臉沒皮了。”王旖沖韓岡啐了一口,臉說著就紅了起來。過去韓岡也有白天強來的時候,也曾差點被人撞破過。

王旖暗自慶幸著幸好外面的使女守著門不敢靠近,不然真是別做人了。

她對著銅鏡整理著散亂的頭發,一邊對韓岡道:“聽說京城市面上已經有了透明的玻璃,官人當初在軍器監的時候,就為此定過賞格了,是不是軍器監出來的?”

“為夫也聽說了。過些日子就能有玻璃銀鏡了,顯微鏡也能更進一步。”

玻璃的這個名字,還是韓岡確定下來的。

這個時代的玻璃,透明的並不多,多是不透明的彩色材料,而且有好幾種名字。有叫琉璃的,又叫藥玉的,還有發音與玻璃相同,而寫作另外的字的。而從西方販來的透明玻璃制品,則被稱為蕃琉璃、假玉。

韓岡還在軍器監中的時候,就為透明玻璃下了賞格,以官職和三百貫重金懸賞,就是他離職後,這份懸賞也沒有被廢除。對於韓岡在工藝制造方面的表現出來的能力,後繼之人無人敢挑戰。

王旖聽韓岡提起過,也清楚玻璃跟鏡子有什麽關系,“日後真的造出了玻璃銀鏡,這就又是一個產業了?”

“算是吧……不過銅鏡匠人漸漸地就要改行了。”

“這不算爭利?”王旖挽好頭發,轉回頭來,俏皮地笑問著。

韓岡笑道:“玻璃銀鏡價格極貴,能買得起的人是極少數,可不會與平民爭利。為夫懸賞透明玻璃,只是想著用在顯微鏡、眼鏡和放大鏡上。這個眼鏡和放大鏡過去用的都是白水晶,用得起的寥寥無幾。若是透明玻璃出來之後,就能降下價來,那可就是真真正正的一門新產業了,於國於民,都是大利。”

王旖整理好衣服,回過身來,向韓岡福了一福,笑道:“那奴家就恭祝官人明年大吉大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