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2/2頁)

“但韓學士可是藥師王佛……”

“那又怎麽樣?!”蕭禧一口打斷道,他咬著牙,獰笑道,“南朝的太祖還是彌勒佛轉世呢,還不是給親兄弟害死?”

不回天上,那也不過是個常人而已,又有什麽好怕的。割肉刀都亮出來了,蕭禧可不會收回去。何況尚父已經安排了人手配合自己,南朝君臣在年節前就會收到消息!

年節前的羊是最肥的,割上一塊就好回去了過年了。

……

呂惠卿站在長安城城頭上的敵樓中,遠眺著白茫茫的無盡天地。

他已經看了不少時日的關西風月,如今終於到了要離開這片天地的時候了。

“樞密!”

呂惠卿轉回頭,淡淡地看了身後出聲的隨行官員一眼。

平日裏就已是極為謙卑的屬僚,今日更是加倍的恭謹,“城上風大,還是先下去吧。”

“再等等。”呂惠卿笑了一笑,“也沒多少時間能在這裏看風景了。”他揮了揮手,示意這名官員先下城去。

面對永興軍路的帥臣兼京兆知府,和面對統掌天下軍事的樞密使,當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

世人都道做官好,但其中到底有多好,只有親自側身其間,才能感受得到。

重又得到重用,呂惠卿的神色間卻不見喜慍,這讓下面的官員更加敬佩了三分,寵辱不驚的城府和心胸自然都是宰相才能擁有的。

盡管呂惠卿連辭讓都沒有就立刻接了下來,可誰都知道,在這一局面混亂的時候,身在外地的官員只要稍作推辭,就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結果,遠遠不比人在京城時那般猶有余暇。

屬官弓了弓腰,便退了下去。

“樞密。”呂惠卿最為親信的門客鄭希,這時候神色正激動著,“這可就是要回京城了!”

“是要回去了!”呂惠卿是沒有想到,他竟然能這麽快以樞密使的身份回到京城中。之前朝廷的安排,明明是想維持穩定,可轉眼之間,就變成了舊黨徹底崩潰的局面。朝堂之詭譎,讓人不由心驚。

司馬光形同受責,呂公著被貶出外,王珪這一回更是連家門都賠進去了。新黨大興……呂惠卿忽而冷笑。天子的決斷力,在之前聽說冬至夜前前後後之後,呂惠卿已經感受得很清楚了,現在不過是進一步的確認罷了。

“果然是聖天子在位啊。”

細微的聲音從前面傳來,鄭希驚疑不定地看著呂惠卿。他這是在稱贊嗎?神色像,但語氣怎麽聽也一點不像。

“昨天從環慶路傳回來的消息,平伯你可知道了?”呂惠卿忽然道。

“是遼人在興靈的軍隊南下?”鄭希問道。

“三千兵馬可不是小數目。”呂惠卿慢慢地說道,“還請平伯幫忙起草一份劄子,請朝廷速速任命知兵良臣鎮守永興軍,遲恐不及!”

“鄭希明白了。”鄭希點頭。

如果是正常的人事更叠,是接任的官員先到任,現任官員要等順利辦理交接手續、並查對過賬目之後才能正式離開,而眼下呂惠卿接受的詔命,卻是非常形態,並不需要等待繼任者。甚至很有可能,繼任者還有十天半個月才能抵達。對賬封庫的對象,將是代掌軍政事的副手和幕職官。

呂惠卿在長安身兼三職,手挽一路軍政,但他一旦現在便離任上京,京兆府的政事將由府中通判處置,永興軍路的軍令歸於兵馬副總管兼經略副使,不過由於是武將的關系,經略司中的軍政,則是由經略安撫使司判官來代掌。三家分權的局面將會持續到下一任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兼京兆知府上任時為止。

“在新官接任之前,就先在京兆府留上幾日,行裝收拾慢一點,當也不會惹怒了皇後。”呂惠卿又說著。

鄭希本是想點頭,但脖子卻僵住了。呂惠卿既然已經接下了樞密使一職,現在卻還要拖在關西,這是想做什麽?

鄭希的驚訝看在眼裏,呂惠卿淡然一笑:“興靈遼師南下,兵脅關西,我忝為樞密使,西府之長,怎麽能這麽甩手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