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3/3頁)

“不敢欺瞞樞副,那是下官侄婿。他遊學天下,近日正好到了河東。前幾日正與下官議論過河東局勢,曾與下官議論過若是不幸讓北虜攻破了太原城,可能會有什麽局面,又該如何應對。”

韓岡擡了擡眉毛,有些驚訝。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士大夫的見識和人脈有很多都是從遊學開始的。不過遊學不往京城去卻往河東走,這個倒是稀奇。

聽口氣,還並不是陳豐門客,而是一個年輕士子,更是在石嶺關陷落前就開始議論遼軍入太原的局勢,這就更難得了——真不知該說是烏鴉嘴,還是有先見之明。之前自家卻是猜錯了。

“可將他一並召來,你那位侄婿,我倒想見見。”韓岡聽了聽外面的更鼓,都已過了午夜,又笑道,“今晚是用不著睡了,幹脆再多見幾個人。”

“樞副……這事有些不巧。”陳豐變得吞吞吐吐起來,“下官的那位侄婿前兩天就走了,說是去京城。”

韓岡已經準備點人去陳豐家請客,沒想到已經走了,只是想來陳豐也不敢說謊,倒是讓他微感遺憾:“……還真是不巧。是準備進國子監求學嗎?”

“只是遊學。國子監不易入,兩浙鄉貢更是難得一中,所以下官那侄婿是準備先遊學數載,再預鄉薦。”

“兩浙一解的確不易中。”韓岡想起了自己當年參加進士科,是從鎖廳試上得到了上京趕考的資格,若非如此,便要從十倍於鄉貢名額的同鄉士子中突圍才行。陜西解試都是十裏挑一,更別說獨木橋一般的江南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多用上幾年時間遊學四方不算耽擱時間。”

“樞副可要將人追回。”田腴問道。

“算了,就不興師動眾了。”韓岡搖搖頭。又不是韓信,他也不準備做蕭何,且陳豐也讓他失望,沒什麽心情。何況這一追多半要追到京城,直接寫封信回去讓人留意就好了,“令侄婿的名諱是……”

“姓宗名澤,表字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