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2/2頁)

“相公說得正是。不過遼人那邊,但凡中國有什麽好東西,都會想方設法的弄過去。每年的歲幣幾乎都是在他們手中轉上一圈就回來了,瓷器、茶葉、各色器皿。如今京城中喝散茶的漸多,怕遼人也不會吝嗇。”

“加上現在又從日本賺了一筆……?”蔡確問。他等韓岡繞來繞去,終究是繞到了想說的話上了。

韓岡點頭,他現在剛剛離任而已,還不至於人情冷淡。不過時間一長,還想要對朝政保持原來的影響力,那就難說了。至少要維持自己在擅長領域上的發言權,讓朝廷必須借重自己。

“日本多金銀,遼國這一番攻打日本。若韓岡所料不差的話,每年從日本得到的收獲,恐怕不會比歲幣少。”

蔡確點頭:“玉昆你的話,我們都是相信的。”

韓岡嘆了一口氣:“這一回主張入寇日本的遼帥,是耶律乙辛的嫡長子耶律保寧。若日本的金銀產出被他抓到手中,他的地位立刻就穩固了起來。”

“自然。”蔡確又點頭。

有關耶律乙辛和他兒子的事,已經在朝堂上討論過了。當初朝中議論遼國內事,都覺得耶律乙辛年紀已老,壽數不永,其子耶律保寧又聲名不顯,素無威望。就算給耶律乙辛篡了位,等他死後,耶律保寧也守不住,遼國必然要亂。

可現在遼軍一下就占了高麗、奪了日本,高麗的土地、人口,日本的金銀、特產,都成了遼國的財富。這讓耶律乙辛、耶律保寧兩父子在遼國國中的地位比過去穩固了十倍。而且敢於主張過海攻打日本,耶律保寧想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人心所向,手上又有了錢,遼國國內,當已是無人能阻止耶律乙辛了。”

蔡確嘆了一聲,聽起來似乎有些羨慕:“竟當真給這個亂臣賊子贏了。”

“不過遼國有錢,也不會存在庫中發黴。”韓岡又輕松的笑了起來,“終究還是要用出來。用來買中國的特產。不管他們從地裏挖出來多少金銀,最後都會送到國內來。”

“難道遼人就沒拿東西走?”蔡確哼了一聲,又不是歲幣,那是買賣。

“礦總有挖空的時候,但茶葉、絲綢、布匹、瓷器,這些商貨卻是源源不絕,永遠都不會斷的。百姓得了生計,國家得了金銀,遼人有了錢,也就沒了南下犯境的想法。這不是好事嗎?”

蔡確稍作沉吟,怡然點頭。嘆著:“若是耶律乙辛早一年打下日本,說不定就沒去年的那一場大戰了。”

“也說不準。北虜如虎狼,想要讓他們不吃人,得將他們打痛了再說。幾十年不吃教訓,都忘了痛了。就算拿到日本的金礦銀礦,可大宋這邊是金山銀海,豈是日本能比?”

“說得也是。”蔡確端起茶盞,喝了口茶水,慢慢的問道,“玉昆你今天來提日本的金銀,你可打算讓鑄幣局鑄金錢、銀錢?”

“大額的錢幣,總是有用處的。朝廷用來付賬,用銅錢總是不方便。”

蔡確想了想:“封樁庫中,儲存金、銀錢,比銅錢也更合適。”

“還是用出去的好。銅錢放在庫房裏,庫吏偷錢也就一百、兩百,換成金錢、銀錢,可就是十貫、二十貫。真要放庫中,鑄成數百斤重的金塊銀塊,容易清點,又能讓賊人搬不動。”

蔡確失聲笑道:“這話說的有道理。朝廷花錢的地方很多,可不包括養老鼠。”

“此輩碩鼠,殺之不盡。”

“也只能盡量防著了。”

“花錢的地方雖多,不過能節省下來的地方很多啊。光是軍費就多少了?”

“去年沒能省下,不過今年可就沒問題了。朝廷的手頭上也能寬裕些了。”

西夏滅亡,關中腹地再無外患。原本至少占去天下軍費一半的西軍,開支有了大幅度的回落。單純的維持費用,遠比戰時要少上許多。如果去年不是因為遼國入侵,花在百萬大軍頭上的軍費,至少要減去一千萬貫。

“沒遼國搗亂,光是戰時軍費,當然能節省得下來。還有西軍裁撤,又能節省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