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2/2頁)

傅堯俞不一樣,他對新法反對歸反對,但到了地方上卻還是盡力去執行,這一點,只看他歷年的考績就可以明白。而且他還不是被貶後的改弦更張,要不然現在就不會接連做了好些年的監倉草場。

之所以會成為監倉,倒不是新黨的打壓。是因為他在徐州時,有人告發一人“談天文休咎”,也就是拿著天象說吉兇禍福,傅堯俞以沒有實證,不加受理。但朝廷對此罪一向十分重視,由路中提刑進行審判。當受到告發之人被處刑之後,傅堯俞也因為沒有及時將人捉拿歸案,而被削去了官職。過了半年多,重新被啟用為監黎陽縣倉草場。

難怪孫覺會推薦他。

如果不是極擅作偽的人,那麽就是個標準的正人君子。

看起來是舊黨元老們害怕損害了與自己的關系,選擇了一步步來。

韓岡覺得這的確不錯。

現階段,雙方都在試探中,洛陽那邊能保持著這樣的心態,對雙方的合作很有好處。

傅堯俞的品行,韓岡很滿意,剩下來,就是他的能力問題了。

在韓岡看來,品行也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才幹。不過舊黨元老悉心挑選出來的這一位,能力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裏。否則也不必孫覺,和他背後的那幾位如此費心。

以傅堯俞的資歷,至少一個卿監才能安排。

而想要拿到這個等級的職位,對已是參知政事的韓岡,卻並非難事。

就像王居卿,韓岡便準備安排他去做判軍器監。

王居卿的档案現在也在韓岡手中。

王居卿也近六十歲了,升任侍從官卻是最近的事。

他過去在地方上的功績,履歷中記得很清楚,跟韓岡之前了解過的沒有區別——朝中的重臣,韓岡都是會盡量去搜集他們的資料,這也是為彌補家世底蘊不足的缺陷——的確是個能做實事的人才。

不過更讓韓岡感興趣的,是有關釀酒釀醋的一件事。

釀酒釀醋的連灶法據履歷中的記錄,是王居卿所獻。但在韓岡的記憶中,這似乎是呂嘉問的功勞。

雖說名字似乎有些區別。一個是連醦法,一個是連灶法,但看功用,都是省下了柴草費,應該是一回事。

據韓岡所知,呂嘉問便是因為行連灶法每年為朝廷省了十六萬貫,故而得到了褒獎,之後才在王安石那邊留了名。

如果推理一下,可能就是呂嘉問搶了王居卿的功勞,或是呂嘉問因為推行而獨攬其功,而王居卿雖然是獻法之人,卻被遺忘了。

這是多少年的仇怨了?

如果這舊档中記錄得沒有問題,也難怪在廷推上,王居卿會背後捅上一刀。

既然有這份舊怨在,韓岡倒是可以安心的使用王居卿了。

安排王居卿、傅堯俞很容易。

比起在西府做樞密副使的時候,參知政事手中的人事權要大得多。

主管低階和中高階文武官的銓曹四選——三班院、流內銓、審官東院,審官西院——其前三個衙門,很長時間以來,都在政事堂掌握中。

而自從王安石主持設立審官西院,把本屬樞密院的中高階武官考課選任之權,也轉到了政事堂手中。在人事權上,樞密院更是一落千丈。雖然說樞密使們對武將的提名,審官西院一般不會駁回,但若是遇到兩府相爭時,樞密院只能吃癟。

而且政事堂中的宰輔,並不是只能通過銓曹四選來間接影響人事安排,還有所謂的堂除,也就是歸屬於政事堂直接注授差遣的職位。從地方,到中央,堂除的範圍無所不包,而且還在不斷擴大中。

現在韓岡只要一句話,上百個軍州,近千縣監,都可以拿出來讓人挑選。

在韓岡而言,困難的不是位置問題,而是他手裏缺乏中低級的官員。

政事堂之中,韓岡缺乏足夠的青綠小臣,去占據中低層的位置。而新黨一方,每隔三年就有數百個選擇,在國子監中更有兩千余人等待挑選。

如果韓岡有足夠的人手,現在就會設法將他們安插進中書五房之中。中書五房檢正公事,以及各房的檢正公事、習學檢正公事,都是宰輔們必須控制的位置。

這些個變法後才設立的官職,曾布、李清臣、李承之都是從這裏起家的,韓岡也曾經有機會就任最高的中書五房檢正公事,只不過給他推了。

但進入中書就等於搭上了飛黃騰達的直通車,必須要升朝官才能就任,現在這些位置上,理所當然的都是新黨成員。

看著這幾個職位,手中無人的韓岡也只得幹瞪眼,所以他就任參知政事,便只能依照慣例,安排了幾個親信的家人,進政事堂做掌管文字的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