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3/3頁)

天寒地凍,偏又遇上凍雨,京府內外必有不少人家受災,而那些無家可歸之人,不知會凍斃多少。

韓岡心中記掛著,也不知朝廷怎麽應對。

……

京城凍雨,樹木磚石上皆凝水成冰。

皇城中撒了幾十包化雪藥,終於是將主要道路給清出來了。

不過枝頭上的冰層在日出後都沒有消失。

政事堂上,向太後問起此事有何預兆,張璪便興高采烈地向太後稱賀,說是祥瑞來了。

“此名樹稼,以禾為名,明年當會是個好年景。”

向太後因此欣喜不已。

回過頭來,到了政事堂中,韓絳就埋怨張璪,“樹稼兆豐年,這是哪裏的說法,出自何處?”

韓絳有幾分生氣,這種哄太後高興的話,根本就不該宰輔來說。

“淮左鄉裏,遇上霧凇必如此說,與瑞雪兆豐年類同。”

“絳不信邃明未讀過《舊唐書》。”

“那也不過是俗諺,而張璪所知,亦是俗諺。與之權衡,還是不說那種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比較好。”

所謂俗諺,出自《舊唐書》讓皇帝李憲的列傳。李憲看到樹稼便說,“樹為稼,達官怕,必有大臣當之。”不久之後,李憲的確死了。死後被李隆基追贈為讓皇帝。

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第三子,而讓皇帝李憲是嫡長子,可玄宗在滅韋氏一役中功勞最著,而且兵權在手,李憲也只能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自己做了一個太平王爺。

不管史書中記載的是不是事實,將樹稼說成是祥瑞,以討太後歡心,兩府宰執之中,只有張璪可以毫無心理障礙地做出來。

韓絳臉皮不夠厚,在朝中多年,也早看透了所謂祥瑞,對此嗤之以鼻,所以讓張璪討了個好。

韓絳又感到遺憾起來,可惜韓岡不在,否則他不會給張璪糊弄太後的機會。

與張璪之間的小小爭執很快就過去了,可韓絳的胃卻加倍地抽疼起來,盯著手中的急報半刻,他找來一名堂官,“去韓參政府上,跟他說,今天休息不了了。”

那名堂官不明所以,一臉茫然。

韓絳一聲斷喝,“去請韓參政速來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