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2/3頁)

木笛聲突兀而起,打斷了三人的對話。只看見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從畢漸方才過來的方向穿過街道,看穿著分明就是一個乞丐。

那乞丐跑得飛快,兩條腿踢得街上水花四濺,後面追著七八個軍巡鋪的鋪兵,一個個累得氣喘籲籲,吹著木笛的軍官氣急敗壞,但挺著一個富態的肚子,只能含恨落在了最後。

“你看,報紙上說得哪裏有錯,又非缺手缺腳,能跑得這麽快,不是懶,怎麽會做了乞丐?啊!”趙諗忽地興奮地叫了起來,“真是找死。”

的確是找死。

秦觀看著那乞丐在追捕下逃進另一條街,心下附議。

那條街道,韓家車隊剛剛轉了過去。

盡管都還有事,但三人仍在等著,沒有離開。

正如他們所料,沒等多久,只看見有兩人拖死狗一般拖著那名乞丐回到大街上,幾個鋪兵點頭哈腰,將那乞丐接了過去。而方才吹著木笛的胖軍官也是一陣點頭哈腰,送了韓家的兩名下人離開,回過頭來,就是狠踹了那乞丐兩腳。

“那賊子或許有案子在身上,否則斷不至於如此。”畢漸揣測道。

“有幾個乞丐不犯事的?清光了了事,京師也能太平些。”趙諗冷笑起來,“太皇太後今日上仙,明日開始就要辦事,這些乞丐也是犯在了風頭上,肯定沒好結果。”

秦觀暗暗搖頭,太皇太後自己都沒好結果,一個兒子死於親子之手,一個兒子因謀叛被誅,還有一個兒子喜愛醫術,招了人研究疫苗,最近聽說因為沾了病毒,染了疾疫,也沒多少日子了——說實話,聽到這個消息後,他真佩服韓岡,怎麽有膽子去研究天花,一不小心命就沒了。

“太皇太後自己都沒好結果。”趙諗卻把秦觀心中的話說出了口,“誰還理會那些乞丐的結果?”

還真是敢說!

秦觀與畢漸對視一眼,道理沒錯,說出來就有錯了。再讓趙諗說下去,給人聽到了就是麻煩。忙打了個哈哈,然後匆匆告辭離開。

走了幾步,兩人都是搖頭苦笑。

“還是太年輕。”畢漸輕聲道。

“是太年輕了。”秦觀也道。

趙諗讀書雖不差,但時間的磨礪,人情世故乃至見識都差了許多。

不管怎麽說,太皇太後都是先帝的生母。做親娘的怎麽處置兒子,打也好、罵也好,都沒問題,就是勾結了奸夫,要害親生兒子,被抓到了公堂上。抱歉,為全孝道,做母親的還是不便處罰。如果兒子不懂事,下面也會有人提醒。若是兒子不依不饒,法官出面訓誡都沒問題。如果一切依法判決,反而會被詬病。

這類官司出得不多,但傳得很廣。秦觀記得唐時就有過一出,嫌兒子礙事,便在奸夫的唆使下,到官府告兒子不孝。不孝之罪,是十惡之一,定案必死。但審案的官員發現了破綻,最後查了水落石出。而最後判決的結果,卻是法官意欲重懲,兒子願代母受刑,最終母子和好如初。

這類事關人倫的大案,件件通天。如果處理得好,主審的官員完全可以藉此揚名立萬,日後若是能達到國史有傳的地位,本傳也絕不會少了這樁案子。

但凡有些見識的官員,遇到這類案件,都會設法讓案子變成母慈子孝的大團圓結局,一如《春秋》開篇,要殺長子鄭莊公的姜氏,最後在隧道中,一個唱著“其樂也融融”而入,一個唱著“其樂也泄泄”而出,重修舊好。

為全孝道,不讓亡夫為後人所議論,盡管太皇太後做了那麽多事,太後也還是只能讓太皇太後備極哀榮。

“就不知太皇太後的贈謚會是哪個了?”

秦觀心中想著,與畢漸告別,出示了自己的圖書證,收起傘,在門前的木板上蹭了蹭腳,走進了大圖書館。

讀書樓中的七八間閱覽室內,有三四百位士子在這裏通宵達旦。大概是下雨的緣故,今天的座位空了大概兩成,尋常都是人滿為患,無論白天還是黑夜。

這讀書樓與後面藏書的幾棟樓相隔了一堵高墻,藏書閣中藏書數以十萬,書架重重,因而嚴禁煙火,只有白天才會打開。而讀書樓中,只有靠墻的一列書架,上面只有常見書籍,歷年《自然》,以及近日報刊,就沒那麽多顧忌——每間閱覽室中,都有十幾盞明晃晃的油燈,照得滿屋透亮。

這世上,只有捐獻給寺廟的長明燈,卻沒有捐給學子的長明燈。大圖書館中所用的燈油,全都是鋼鐵廠那邊出來的,煉焦後產生的廢油中提煉,味道難聞,煙氣也重,可量多價廉,城中百姓買得多,。為了能讓更多的士子有機會讀書,朝廷給大圖書館撥款也痛快。

不僅僅是京師,天下的諸州,一座座圖書館拔地而起。而朝廷更是拿出了官職,為造紙、印刷給出了懸賞,降低印書成本,降低書價,讓更多的人可以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