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2/2頁)

有了《自然》長年累月的進行普及,誰都知道,蒸汽機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用來給水井抽水,而一台合格的蒸汽機,絕不應該才做上一個、半個時辰,就開始要檢修。

最短正常運轉時間,是能帶動列車以中速跑完三千裏,也就是至少能夠五天連續運轉。達成這個目標之後,就是在持續運轉的一個月之內,維修次數不能超過四次。最終目標,則是以日常檢測、按月維修、年度大修的維護標準,能夠運行五年、十年的機器——這樣才符合鋼鐵的強硬,這樣才可以將騾馬遠遠地甩到後頭。

只有達到這一標準的蒸汽機,才有了最廣泛的使用價值。

但只要達成了第一步的目標,就會以此為原型,進行小規模的制造。在實際的使用中,進行改進,以期達到第二、第三步的目標。

蒸汽機驅動的重錘,能達到現在水力重錘十幾倍的力道。

甚至按照韓相公的液體壓強理論,有了蒸汽機驅動之後,可以造出上千石、上萬石壓力的水壓機來,用來鍛造各種零件。

能夠抽水的蒸汽機,盡管經常出故障,也不需要太多的齒輪結構來傳動,但已經可以拿來做一些基礎實驗。看到一塊鋼坯在重錘下一錘成型,變成一個合格的頭盔,許嵩當時興奮得連汗毛都豎起來了。

毫無疑問,也正如那位高高在上的相公所說,有了真正可以推廣使用的蒸汽機之後,現在的工廠、乃至這個世界都會完全改變。

許嵩甚至都已經設想過,如何使用那種能把骨頭都壓成粉的水壓機。先鑄造出的一根鐵柱,然後利用車床,在中心處鉆出炮膛來。再用水壓機處理炮管,可以將炮管壓緊,減少炸膛的風險。比現在鐵模鑄炮法更好,也更簡單。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十三個小組,同時在進行試驗。

你追我趕,就在許嵩眼前的這些廠房裏。

沒有哪個工匠能夠獨立完成蒸汽機的制造,僅僅是原材料,就不可能不經過控制了鋼鐵產銷的官府。

只要那位匠師能夠展示出合理的設計,並拿出一定水平的實物來,政事堂都會為其敞開錢袋,給人給地給錢。

但如果進展不利,就會勸說其與其他小組合並,若是發現濫竽充數,甚至會直接淘汰。

十三個小組就是這樣不斷組建、不斷合並、不斷淘汰而成。

而他們,經過了幾年努力,也越來越接近最後的終點。

許嵩走進了其中一間廠房。

三五丈見方,一丈多高的廠房內,熱浪滾滾。鋼鐵的零件堆得整整齊齊,煤堆,水桶也都在角落,正中央,只有一台機器正在不斷怒吼。而高高矮矮七八人,有坐有站,還有用鏟子不斷向爐膛裏填進煤炭,但每一個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台機器,每一個人,都是滿臉黑灰。

“多長時間了?”

許嵩連招呼都沒有打,進來後直接就問道。

“一天……”其中一人看了看放置在一角的座鐘,“帶十一個小時三十八分鐘。今天早上剛通過汽笛對了時間。”

他穿著官袍,但同樣是滿臉灰黑。

“夜裏面沒斷?!”

許嵩提高起來的聲調,讓人知道他對這個數據不是無動於衷。

“沒有。”

那人簡潔地回道。

許嵩相信自己的副手,何況這邊還有從軍器監、將作監、鹽鐵司出來的官吏,監視著所有正在進行試驗的研發小組,更何況,競爭對手們也都在看著,誰也收買不了這麽多人。

“這已經是第三好的成績了。”

許嵩壓抑著自己的興奮。

“我們可以做到最好!”

除了鏟煤的工人之外,站在最前面的一人回頭道。

除了個頭偏矮,他與其他人沒有任何區別。

氣學講究日漸日新,一次成功,只是修好了一級的台階,對目標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不要輕易滿足。小富即安,這是大部分人的特點,但對於研究者來說,絕對不可如此。

韓岡的話是所有人的圭臬,許嵩也同樣如此。

但這第一步同樣是重要的。

再有四個,他們就能成為第一。再有三天半,他們就將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