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2/3頁)

“正是這樣,韓相公當時就是這麽說的!”王居卿拍著扶手,哈哈笑了幾聲,忽地笑容一收,擡起雙眉,“就是要這樣最好。你們明白?”

不待一眾屬官反應過來,王居卿起身。

“濮王府謀逆之罪已是確鑿無疑,我這去稟報相公,你們繼續。”

……

“相公,王大府來了。”

下人進來稟報,馮從義便起身,“哥哥,我先出去了。”

“不,你留下來聽一聽。”

韓岡留下了表弟,並把王居卿招了進來。

“相公,口供已經拿到了。”

王居卿進來,看見了韓岡的表弟,他心中一陣激動,韓岡這是徹底將他當做心腹來看了。

有了韓岡的首肯,馮從義便毫不避忌地笑道,“這才多一會兒?大府就拿到口供了。”

“此事倒也好笑。趙宗祐說的趙宗暉、趙宗愈想謀反,趙宗愈說趙宗祐想要謀反,卻都沒否認濮王府中有人想要取天子以代之。”

“還有趙宗祐的兒子,也承認其父這些日子多方奔走,多日夜不歸宿。”

“趙宗暉的三子也招供了,”王居卿刻意壓低了聲線,“甚至指證趙宗暉有不軌之心。”

“真是好孝子啊。”馮從義道。

韓岡搖頭,“十幾歲的小孩子,沒經歷過大事,性子再軟懦一點,只消吃府中一嚇,要他說什麽就說什麽。”

“相公說的是。濮王府的子孫大多都不成器,很多人還沒審到他們,等輪到了,口供就都有了。”王居卿配合著說了幾句,又問,“相公,接下來怎麽辦?”

“這件事你繼續辦,須得辦成鐵案。”

“下官明白。天子那邊呢?”

“該大婚就大婚,不影響的。”韓岡道,“你讓華陰侯準備好,天子大婚後就辦那件事。”

王居卿忙點頭,“下官明白。”

“好了,壽明你先回去坐鎮,我這就入宮稟報太後。這件事,不能拖。”

……

韓岡夜入宮禁,太後剛剛醒來。

透過半掩的簾幕,能看見坐在床榻上的婦人,臉色蒼白,兩腮已經凹陷了下去,只是兩只眼睛亮得驚人。

這是吃了藥的緣故,不按時服藥,就完全沒有精神。

“臣韓岡拜見太後。”

韓岡低頭的時候,心中一陣酸楚。

太後這一病,元氣損耗甚大,即使現在就康復,想要復原,少說也得一年半載。

“相公來了?昨夜是相公值守,今夜也是相公?”

“今夜是章惇,他現在政事堂。”

兩位宰相,如今在夜中,絕不會同時進入大內。所以韓岡帶著這麽重要的消息進宮,章惇還巍然不動。一方面因為信任,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安全。

“那明天是誰?”

“樞密使張璪。”

向太後點了點頭,沒說什麽。

但韓岡能看得出來,她的情緒比聽見章惇時稍稍放松了一點。

張璪的姐夫叫王經臣,王經臣的外甥女是向經的繼室,而向經便是太後親父。

不過向太後畢竟是向經發妻李氏所生,所以張璪在向太後垂簾之前從來沒有攀過這門親,即使在垂簾之後,也從沒有公然宣揚過,加之這份親戚實在繞了點,前兩年才漸漸為外人知曉。

但有這一點瓜葛親在,又是定儲之夜的參與者,太後對張璪的信任比其余宰臣還是要多一點。

“相公此時入宮,想必是有要事。”向太後終於說到了正題。

“臣確有要事稟報太後,有關濮王府。”

“方才官家來鬧了一場,說是相公無故遣人圍捕宗室。”

韓岡默然不言。

這件事,他和章惇早就稟報了太後,征得了太後的同意。

不過韓岡不覺得趙煦還會胡鬧,估計是過來探消息的,只是城府還沒深到能掩蓋心情,態度不會太好。

太後嘆息著:“這孩子,怎麽就這麽不知好歹,都不知道誰為他好。”

韓岡道:“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世事向來如此。”

向太後閉起了眼睛,許久沒有說話,好像睡了過去,韓岡耐心地等著。

過了一陣,太後突然又開口詢問,“逆賊都擒獲了?”

“皆已擒獲,一眾男丁皆已押赴開封府審問。據已得口供,濮王府的確有廢立之心,今日群聚,便是在商議此事。不過,趙宗暉、趙宗祐皆指認對方為主謀者,不肯認罪。”

“當然不會認罪。”太後,“相公,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可交由禦史台、大理寺和開封府會審,不寬縱一人,也不冤枉一人。”

“恐怕沒幾個是冤枉的。”向太後的聲音低了下去,喃喃自語,“想不到朝中有這麽多亂臣賊子。”

韓岡離得近,聽到了,遂回道,“國之有變,難免亂臣賊子。”

“國之有變……國之有變……”太後默默地反復幾句,忽又問道,“相公多讀史書,想必對先人必有所品鑒。吾聽政已十載,比之章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