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3/4頁)

王舜臣沒發作,通情達理地問道,“轉到小站台要多久?”

“很快很快。”

說是很快,但到王舜臣下車時,已經是一個時辰之後了。

王舜臣的隨行人等在王承嗣的指揮下,下車卸貨,行動有條不紊。

王舜臣在小小的站台上來回走動著,活動著在車上變得僵硬起來的筋骨。

走動間,就看著兒子在那邊指派人手,眉宇間難掩得意和驕傲。

王舜臣總是催兒子讀書,其實在他看來,自家的兒子做將軍也很合適。當然,最好的道路還是考進士,然後以文臣領軍,就像章惇和韓岡一樣,那就是宰輔可期了。

王舜臣這一回回京,是得到了韓岡的急令,害怕耽擱時間,帶回來的人不少,但東西不多。

卸完行李,也沒用上一刻鐘。聯絡馬車的車掌此時也回來了,他身後帶著兩個人,走前面的中年人讓王舜臣依稀眼熟。

“小人奉相公命,特來迎接留後。”

“是季三啊。”聽到來人的話,王舜臣終於認出了他的身份,是韓岡的家丁,現在看樣子是被提拔了,“你怎麽知道我會在這裏下車?”

“是相公說的。”韓府的管家說話很是爽利,“車子就在外面,還請留後和大公子隨小人來,相公正等著。留後隨扈的駐地,小的也安排好了,跟著他就可以了。”

聽說韓岡在等,王舜臣自不敢耽擱,立刻拋下隨從,帶著兒子就跟著走小路下了站台。

站台後,一輛馬車靜靜地停著,也不知等了多久。

馬車外觀很是樸素,就連前面的挽馬也是普通,只是稍稍寬大一點。但看清楚守在馬車周圍的十幾人,他的身子就是一顫。

“三伯父來了?”身後的兒子輕聲詢問,帶著幾分激動。

他只在幼年時見過韓岡,早沒了記憶。但當朝宰相能與他父親兄弟相稱,這是王承嗣最大的榮耀。

“聰明,可惜還差點穩重。”

王舜臣心道。快步上前。

車門在他面前打開,車中一人青衫紗帽,正靜靜地坐在一張小桌旁。桌上一卷書冊,顯是王舜臣過來後才放下的。

看到王舜臣,那人微微露出了一個笑容,從車上下來,“回來了。”

王舜臣幾步搶前,大禮拜下,“舜臣參見相公。”

“嗯?”

就跟前日王舜臣對列車車掌的反應,韓岡的回應聲是不滿地向上挑起。

王舜臣立刻換了口吻,更加親熱,“小弟拜見三哥。”

“嗯。”韓岡這才點了點頭,打量了一陣王舜臣,最後展顏笑道,“在西域終於打磨得像個樣子了。”

王舜臣也輕松地笑了起來,“三哥倒是沒大變呢。”

“老了。”韓岡搖搖頭,又看向跟在王舜臣身後的王承嗣,“這是喜哥?”

王舜臣在旁道:“如今大名叫承嗣了。”

王承嗣方才跟在王舜臣身後,偷眼瞅著這位名揚萬邦、權如帝王的三伯父。

看上去只有三十多的樣子,遠比自家父親外表要年輕,沒有想象中的嚴厲,而是更加親切,看不出是天下聞名的飽學鴻儒,也看不出是能立天子、決大事的權相。

但王承嗣一想到眼前的這一位,剛剛學了伊尹,把不學好的皇帝給軟禁了,所謂放太甲於桐宮,又召集了天下重臣、名宿,共議大政,其權柄與天子相仿佛,就忍不住心中的激蕩,大丈夫當如是。

他上前,帶著激動的顫音,“侄兒承嗣拜見伯父。”

韓岡一把將王承嗣扶起,仔細看著他,“好,好,聽你爹說過,幫他參贊軍務,還拿了一個秀才,文武雙全。”

王承嗣赧然,結結巴巴地道,“只是處理處理一些小事,不敢說參贊。秀才也是在西域,不敢與中原士子比。”

“行萬裏路勝讀萬卷書。見識是靠死讀書是讀不出來的,你能有這份經驗,可比多讀幾年書的鄉秀才強得多。”韓岡輕拍著他的肩膊,笑道,“什麽都好,就不如你爹面皮厚。”

王承嗣臉更加紅,王舜臣哈哈大笑,“三哥這話可不對,小弟只是實誠,不耐煩謙虛來謙虛去。”

“你啊……”韓岡指著王舜臣,笑著搖頭,又對王承嗣道,“你爹與我情同骨肉,可性命相托。所以相互間說話坦誠,不需偽飾,這與外人說話不同。以後有什麽想說的,想做的,盡可直言,跟你爹一樣就好。”

王承嗣連點頭,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韓岡見狀,又笑了起來。對王舜臣道,“先上車吧。”

三人上車落座,外面一聲鞭響,車廂隨之一震,車輪碌碌,向前行去。

轉出編組站大門,馬車上路,周圍的聲音就大了起來,韓岡開口問道,“回來後感覺如何?”

“一路上都急著走,沒多看,只覺得變了很多,都不敢認了。前幾天經過關西,從隴右到京兆,城裏也罷,鄉裏也罷,路上看到的人,一個比一個穿戴得光鮮,氣色也好。開國這麽多年,也就這十幾年,關西百姓才過上這等太平安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