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2/3頁)

不過在遼國,或是大宋國中的邊遠地區,對人力比宗族更加看重,寡婦改嫁帶兒女一起過門才是常態。

在西域,移居而來的漢人本就缺人力,娶寡婦一娶娶二、娶三,家裏頓時就多了幾個勞動力,有哪個不願意?即使三五歲的小孩子揮不動鋤頭,也能去放羊,最差也能照顧弟妹,總是有事能做的。

王舜臣拿這事來表功,真當他韓岡兩只眼睛看不到下面了?

情知瞞不過韓岡,王舜臣就嘿嘿地撓撓脖子,嬉皮笑臉地岔開了話題:“三哥,你還沒說臼炮能不能試射呢。”

韓岡無奈地搖搖頭,他把王舜臣當兄弟看,自不便在外人面前苛責。

“臼炮生產得不多,畢竟用處不大,所以試炮場這邊沒有留。前前後後,總共也就造了二十……”韓岡的話突然打了結,一下記不清生產的數字了,他回過頭,問坐在後面的隨從,“我們生產了多少門臼炮?”

“二十七門。”一個年輕人飛快地答道。

王舜臣看他,很年輕,只有二十出頭的樣子,不過身上已經套了綠色的官袍。

以這位年輕人的年紀,正常情況肯定不夠穿綠。七品服色一般都是朝官了。最大的可能就是進士——進士釋褐之後就能得賜七品服色,以示對進士的獎譽。

不過尋常進士這個年紀還在地方幕職上熬時間,這位就已經爬到了宰相身邊做事,不知是哪一家的衙內。

看到王舜臣注意到身後的年輕人,韓岡就給他介紹,“這位是呼誠,表字敬之,延州人,是景聖你的同鄉。明法科上一科的榜首,在橫渠書院讀了八年書,現在在中書門下孔目房中學習,很有前途。”

諸科榜首,一律能得賜進士出身,其實也是進士了。是關西出身,又是在橫渠書院讀書,可謂是根正苗紅,更重要的是,是中書門下孔目房的學習公事,也就是說,這是韓岡目前重點培養的對象。不過,肯定不是之前猜測的貴人家的衙內了。

王舜臣起來就行了一禮,笑著,“既然是同鄉,那改日就得多親近親近了。三哥說榜首很有前途,那肯定是沒錯的。”

“中書門下,見識、才幹遠超呼誠者不知凡幾,相公之贊,呼誠愧不敢當。只望日後能有助於相公,有補於社稷。”呼誠很好地表現出幾分受寵若驚的態度,他又看看王舜臣,“呼誠在鄉裏、在書院,都時常聽到觀察的威名,若是能有機會,真想多了解一點西域的風土人情。”

雖說文武殊途,但一個諸科出身的進士,還是沒有資格去鄙視做到正任官的大將。何況王舜臣不僅僅是位高權重,他是開拓西域的主帥,在士林中名聲既廣且大,更重要的是,他是韓岡的兄弟。

“肯定有機會的。”王舜臣笑著點頭,呼誠的態度很是讓他滿意,不過現在也沒有必要寒暄太多,他轉回對韓岡道:“也就是說,臼炮就生產了二十七門?”

“就二十七門。”韓岡嘆了一聲:“記性有些差了,看過的數字一時想不起了。”

“三哥你是宰相,哪用得著計這些。”王舜臣大大咧咧,“俺在西域,也就把人馬、糧秣、田地、軍械的大宗記一下,零頭根本就不管。幾萬幾千的槍炮記著,這單獨一個臼炮也沒必要去記下。”

“好了,好了,不說這個了,反正就是這樣,二十七門臼炮大部分都運去北面了,剩下的應該就兩門,放在火器局和武學中當擺設。”

北面,韓岡突然用了這個很含糊的詞匯,王舜臣立刻就知道其中有說法。

臼炮是專門的攻城裝備,如果要攻遼,肯定派得上用場。而臼炮裝備在哪裏,就意味著那裏將會是攻遼的重點地段。

河東代州,還是河北保州、真定?

王舜臣腦筋轉得飛快,卻不敢現在多談,周圍的耳目太多了,發自肺腑地嘆了一聲,“真是可惜,要是多留一門就好了。”然後很快地就把臼炮拋到了腦後,“那虎蹲炮呢?八牛弩能造多少門。”

“至於虎蹲炮,造一具八牛弩的成本,能造二十門都不止。這只比火槍貴一點。”

“這麽便宜?”王舜臣小小吃了一驚。

按韓岡的說法,火槍大規模制造後的成本,其實比神臂弓、破甲弩都便宜,更不用說耗時漫長的戰弓了。到底是什麽樣的火炮,會只比火槍貴一點,跟神臂弓差不多成本?

韓岡指了一下,“那就是虎蹲炮。”

就在韓岡和王舜臣扯起各色火炮的成本的時候,下面的人早就把下一步要展示的火器給準備好了。最輕便的虎蹲炮也擺到了涼棚外。

王舜臣咦了一聲,站起來走了出去,低頭看著放在地上的小炮筒,“這麽小,都不能叫炮了吧。”

“待會你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