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4/5頁)

尚幸遼國上一次入寇河北,也不過過去十年,原本因為澶淵之盟帶來的八十年太平辰光而完全腐化的河北禁軍,已經有所恢復。

河東禁軍的情況要好於河北禁軍,經歷過戰火硝煙,也接受過宰相的指揮,兵械裝備同樣不輸給河北禁軍,只比神機營稍遜,但想要拿下河東,還是差了那麽一點——兵力不足是關鍵。

“熊本打算怎麽打?”坐在上首處的折可大問道。

折可適道,“不管他怎麽打,不要想我折家軍往槍口上碰。”

折可大道,“到外面可不要這麽說。熊本為人忌刻,景家五子,思忠、思立皆歿於國事,但他在川中的時候,可完全沒給景思信留下任何顏面。”

新帥上任,殺一二名不聽話的驕兵悍將,不能叫常有,而是慣例了。

“多謝哥哥,小弟明白。”折可適道。

折可適比他實際年紀要蒼老許多,歲月和北地風霜,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黝黑的面孔,額上的溝壑,眼角細密的魚尾紋,讓他看起來足有五十多歲。

折可適靠在椅子上,就跟他的面相一樣,缺乏精力。這些年一直都在寧夏路和河東路奔波,氣色面相比他駐守府州的堂兄折可大要差了許多。

“七哥,種代州怎麽說?”另外一個折家的成員都插話道。問了一個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折可適沒遮遮掩掩,“說了挺多,總之,就是聽話就好。”

折可大不屑地說道,“聽話?哪裏有那麽容易!萬一被人當成雜兵用上癮了該怎麽慢?”

“還是要多說一聲。認定了一件事,就該去做好。”折可適道,“不然就總比不上種家的十七、十九。”

種樸在寧夏,種建中在代州,種師中則在京師。從種世衡開始算,種家的第三代已經跳出了關西一隅,雖然他們的兄弟輩中沒有在更大的。

折可大道,“代州要地,如果要攻略大同,少不了種十九出馬。”

折家眾人,聽著折可大的分析,突然發現好有道理,但終究還是有人反對,折家的一名長輩在角落處哼哼,“好端端地打什麽仗?不能安安穩穩地做買賣?”

折可大眉頭皺了起來:“沒家裏的這幾千兵馬,誰會讓你安安穩穩地做買賣?!”

一句話出口,他立刻就把人給堵回去了,那些泛起來的話還未落地就給人趕走了。

折家在元祐之前,過得是比較苦的。

雖然可說是藩鎮,朝廷也是以優容為主,但身處遼宋夏三國的交界處,還孤懸河外,年年烽火不息,府谷城中,每家每戶都有近親沒於陣上。

進入元祐之後,折家終於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太平時光。不僅僅是太平了,從陜西請來的地礦師對治下礦產的勘測,還發現麟州、府州的地下不是土,全是煤!扒掉地面上的一層土,下面全是黑的。

而且還是上等煤,朝廷都派人來看過了,說這裏的煤種好,無煙、少灰、耐燒,是一等一的煉鐵煉鋼的材料。

然後府州這裏又發現了鐵礦。

現如今折家就有一座小鐵廠,年產量上百萬斤。放在現在不算什麽了,天下鋼鐵產量都是按百萬石來計了,不過放到過去,已經是第一流了。

百萬斤鐵的概念,就是十萬貫的鐵錢,雖然折家不能鑄錢,不過鐵料本身就是硬通貨,足以讓他把周圍的部落收買一圈過來。用牛羊馬換鐵,換鐵器,甚至可能是甲胄。

如果還是火炮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是朝廷都可以不用理會了。

不過,火炮折家現在還造不出來,沒有那麽多能造炮的工匠,而折家也不敢去招募工匠。各地世家豪族開山取礦,煉鐵冶銅,並沒有得到朝廷的許可,只是都堂那邊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可一旦雲中折家這等擁有數千大軍,同時隨時都能聚起過萬兵馬的藩鎮,開始造槍造炮,折可適確信,即使是這麽多年來,一直都對折家另眼相待的韓相公,也會立刻翻臉。

折家還不想找死。

能從開國之後,一直保持著半獨立的身份,折家自有一套順應時勢的生存哲學。

這些年來,折家即使要賺錢,最多也只是踩在紅線上,絕不越界。對朝堂裏所攀附的那株參天巨樹,折家也是有什麽吩咐就毫不拖延地照辦,絕不會推諉拖延。

不過投效也分程度,折可大是折家中更偏向韓岡的一派:“相公叫我們做什麽?”

……

“什麽事?”

手底下的一名士兵舉手,張吉站了起來。

“都頭,俺要方便。”

“那就快點過去,”張吉讓開一條路,“早去早回,免得我去找你。”

士兵們在地上躺得橫七豎八,那個士兵將毛氈披在身上,踮著腳走兩步,腳底下啪嘰啪嘰作響。

張吉輕輕推了他一把,“小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