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3/7頁)

韓鉉正襟危坐,“兒子南下走了一圈,各縣的鐵路都已經修復了。京扶支線本說是被洪水沖毀了三裏多長的一段,但兒子去了扶溝,看見車站已經可以通車進人,再一問,說是已經修好了。其余諸縣大體類此。而各縣的官道,則都是剛開始整修,有幾處地方就只能看見兩三個人在夯土。”

韓鉉說著,從袖中掏出一張開封府界的交通圖,指給韓岡看,“就是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只是裝裝樣子。兒子去了七處維修段,便有三處在怠工。”說著,就有些憤憤然。

韓岡低頭看韓鉉的地圖,上面用細鉛筆做了不少標記,看起來都是他這幾天走過看過的地方。

韓岡點點頭,看著地圖就知道韓鉉是用心了。

“做得不錯。”他擡頭對兒子贊許地笑了笑,“不過四哥你要知道,為公為私是不一樣的,眼下的事,是人之常情。”

各縣的災民是有數的,能幹活的勞動力也就那麽多,要是當地的知縣讓百姓們先去修官道,鐵路的維修就得往後放。韓鉉去的南部各縣都不在鐵路的主幹線上,不屬於國有,而是私營,被耽擱賺錢的鐵路東家們可容不下這麽大公無私的縣官。相反的,只要救災物資能送進當地,物流通暢,官道修得慢一點也不會引來上級的不滿。

所以不僅僅是南部諸縣,開封府中其他受災縣鎮,都是日趕夜趕,將縣中的鐵路先修好,然後才是官道。

韓鉉年輕的臉龐上,不滿則溢於言表,“都忘了是拿得誰的俸祿。此等私而忘公之輩,朝廷何不加以重懲?”

“只要在時限之前將官道修好,朝廷不可能加以責罰。”韓岡說道,“只要能夠盡早使得災區物流重新暢通起來,朝廷甚至還要嘉獎其辦事有力。”

韓鉉緊抿住嘴,不敢反駁韓岡,可顯然是不服氣的。

對兒子的年輕,韓岡只有微笑,耐心解釋道:“官中行事,不能損公而肥私,但公私兩便,卻是要提倡的。”

韓鉉嘴皮子動了動,像是要反駁,卻又強行忍住。

韓岡心知自家四子看著跳脫,性格卻是最倔強,又愛認死理,很是不好教育。

還好韓岡對兒子的耐性是極充分的,也願意穩下來教育兒子,“雖然為了當地鐵路東主的利益,各縣都去先行修理鐵路,將官道的修復放在了後面。但道路暢通了,救災的物資送進災區去了,並沒有影響到災民的救治和安置,這就是公私兩便。”

韓鉉倔強地反駁,“鐵路只是一條,各縣被沖毀的道路不知有多少條。大人只看到了官道,可其他道路呢?各鄉各裏,都不是官道連著的。朝廷不顧,私家也不顧,那裏的百姓該求助何方?”

“所以為父才要你去啊。”韓岡道,“看看清楚,到底有沒有延誤對當地災民的救治。只要當地縣官解決了最主要的矛盾,那就有功無罪。”

韓鉉張口欲辯,卻又為之結舌。

韓岡對兒子道,“還記得為父說的矛盾論了,任何時候,都要先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四哥你說說,災傷之後,何者為大?什麽才是最主要的矛盾。”

韓鉉緊緊抿住嘴,低下頭,不甘心地低聲道:“大人說的是,孩兒知錯了。”

“這不是訓斥你,把頭擡起來。”兒子有不同的想法,只要不是原則問題,韓岡還是很有教導的心思,“有想法是對的,有自己的思想才能算成人。聖人之言不能盲從,前人的知識不可盲信,為父的話也一樣,因為是前人心血的總結,故而要尊重,要學習,但必須要結合實際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平常的學習,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方能做到篤行之。自己都不甚明了,甚至不信,怎麽去踐行?”

韓鉉點頭應是。

他並非脾氣犟到不肯聽人話。只要有人跟他說道理,說得他明白了,他也會老實認錯。但如果不能讓他心服,就是韓岡,他都是嘴上認錯,心裏不認。

之前家裏不讓他跟他那些市井中的狐朋狗友鬼混,都是陽奉陰違,訓斥時還辯駁得振振有詞。那時擔心弟弟的韓鐘還建議韓岡,幹脆把那幾人都找個罪名送去西域開荒,只是韓岡擔心韓鉉的逆反心理,猶豫了一段時間。不過當韓岡把那幾人對韓鉉兩面三刀的事情揭開來,韓鉉立刻就跟他們翻臉了,之後都沒有了往來。

韓岡對說服了這頭倔驢大感欣慰,叮囑道,“你要記住,日後為官,理當清正,但不要迂腐。”

“這麽難,兒子可做不到。”韓鉉笑了起來。沉重的心情剛過去,跳脫的性子又冒出來了。

韓岡笑了,“如果做不到,寧可迂腐一點,也要保證清正。”

“司馬光那樣的?”韓鉉揚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