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3/6頁)

成本減少了,收益自然就多了。

拿下了日本,幾千萬貫戰爭國債還賬有了著落,作為抵押的鹽稅也用不著動用了——第一次的大借款,只準備發售到第五期,總數五千萬貫。看起來多,但只要把日本分了差不多就能把賬還清了。章惇手下的一位負責財計的幕僚甚至說,只要日本的礦山和鐵路的開發權,就足以還債了。

再直接用日本島上的土地犒賞參戰官兵,一進一出,完全都不用動用國庫。朝廷財計安排起來也輕松了許多。

之前一段時間,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戶房預算房被都堂逼著做一個看得過去的預算表,一個個咬著筆杆子將稿紙撕了又寫,寫了又撕,連日窩在房裏,臉色白得像鬼。等到朝廷開始發行戰爭國債,他們終於是回過氣來,總算像人了。

之前發行國債時的一點反對聲,終於可以閉嘴了。既然朝廷過去能利用商人來為邊境駐軍運送糧草,既然朝廷能夠允許以絹粟捐官,既然朝廷能夠撲賣酒坊、渡口,既然朝廷能夠將集鎮包稅給民家,那麽向民間借錢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至於日後的隱憂,對朝廷以後濫發國債的擔心,章惇能夠理解,但現在都過不去,考慮日後做什麽?更何況,按照自然學會的說法,中國不過占據了大地的百分之一,域外還有無窮無盡的土地。到時候用域外的土地還賬就好了。在已知的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中國匹敵,而如己即將滅亡的遼國,已經是其中最強的一個了。何須擔心?

日本。

章惇輕抿了一口熱茶。茶水中的滋味仿佛也充滿了讓人欣慰的成分。

戰爭就該這樣能夠帶來豐厚的紅利。

這可是能抵得上兩三個福建路的地了。福建八分是山,一分是水,只有一分是田地。日本山也多,卻也多不到八成。日本島雖說貧瘠,良田也不多,三天兩頭地震,還有火山,可怎麽說也在福建之上。按照韓岡轉述自然學會的估算,那裏至少能養活一兩千萬人。本身還有各種礦藏,金銀銅和硫磺,都是價值巨萬。

接下來就應該算一下,日本的土地和礦山值多少錢了,然後作為還賬的依據。

不知道過年前能不能弄得好。反正只是初步估算,精細的測算,還得等到拿下日本,派出專業的隊伍去對整個日本進行測繪。

當然,現在就可以派人去測繪九州島了。

不管怎麽說,借款給朝廷,都是純賺的。手中有著萬貫債券,即使拿不到礦山、港口,也能拿到上萬畝田地,而且是阡陌相連的整地。

京畿附近,即使是章惇,都置辦不到一片幅員上萬畝的田地,不僅僅覺得花太多錢買地花得冤枉,也因為京畿的土地,都是零零碎碎的,想要拼湊成整塊,章惇出面都辦不到。但是在日本,這樣大的一片土地,輕而易舉就能夠拿下來,而且不用花費太多,京畿一畝上田要賣上幾貫十幾貫,廣南就只有一兩貫了,而南洋,因為疾疫過多,十畝生地才一兩貫。日本那裏價格應該在廣南和南洋之間,絕不會比廣南更貴。

而且土地上面一般還能附贈一兩個村莊。當然不會有居民,他們早就被賣到了江南——章惇也並不想看到日本島上日後還留有過多的倭人存在。從開發南洋的經驗上看,不清除掉土地的原主人,種植園就會頻繁地受到威脅,當地也很難穩定下來——但他們留下的房屋,只要稍微修繕一下,南洋來的奴工就能夠住進安定的茅草屋中。

只日本就能抵得上幾千萬貫,還能多落下許多。高麗的價碼不會比日本少多少。而遼國,五京道哪一道都要比日本加高麗都更有價值,以整個遼國作抵押,能發行多少國債?

國債……章惇忽的心中一動,西邊的亂子結束了沒有?

“相公。”

一名管事恰此時輕步走進章惇的書房。

章惇頭微擡,“說。”

“西邊商會裏面的確是有點亂了。馮四的處置難服人心,劉公權,岑永之,何金,李正臣今日午後就聚在劉公權家中後園密商。還有一人,身份尚未查明。”

“嗯。”

停了許久,擡了一下手,管家沖著章惇的背影行了一禮,靜靜地退了出去。

“呵呵。”孤寂無人的小屋中,章惇低聲冷笑,喑啞的笑聲壓在喉間,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聽得到,“自尋死路。”

二十余年的交情,章惇對韓岡的了解,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多的幾個人之一。放棄內部調解,讓矛盾爆發出來,那就意味著韓岡想要解決問題了。

韓岡的手段,章惇一向是佩服的。既然韓岡有所準備,那麽雍秦商會內部的問題可就不成問題了。想要趁機渾水摸魚,怕是要丟掉手腳才能脫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