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

“是幾乎所有。”

王舜臣用了幾秒鐘方才想明白韓岡的話,駭然一聲,“包括燕達?!”

研究所小樓一角的小廳內,只有韓岡王舜臣二人。但樓中壁薄,保不準聲音就傳到隔壁去。

可王舜臣已經顧及不到這些。

他是不得不驚駭。

無論如何,殿前司都指揮使燕達如今都是軍中名義上的第一人。

二十年前燕達就已經是一路主帥,是被熙宗皇帝看重的少壯派。王舜臣李信之輩當時才出頭,還是一抓一把的指揮使,芝麻粒大的小武臣。

時至如今,三衙之中老人盡去,王舜臣和李信也得以登頂武臣之極,但燕達更是早憑資歷功績穩穩地坐在三衙管軍的巔峰。而且還不是普通的巔峰。

三衙起自五代,先有侍衛親軍司,至後周時,又設殿前司。太祖皇帝便是殿前司都點檢出身,手挽重兵,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全仗於此。也因此,自太宗時後,殿前司都、副點檢便不再授人。而真宗時侍衛親軍司因其勢大又被一分為二,步軍、馬軍各自獨立,三衙之名由此而來,而十一管軍之位也便從此確定。

但仁宗之後,最高位的殿前司都指揮使以及侍衛親、軍司的馬軍、步軍都指揮使多年不再授人,十一管軍只存在於名義中,實際只剩八個位置——殿前、馬軍、步軍三司的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以及捧日天武、龍神衛的都指揮使——以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為首,號為管軍八位。功高如種諤,資深如張玉,也僅止於殿前都副使。

現如今,王厚是侍衛親軍司馬軍副都指揮使;李信是侍衛親軍司步軍都虞候;王舜臣原是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現為殿前司都虞侯,三人皆已先後步入武臣之巔,可燕達,卻是近三十年來,除了病重垂危時得以授任,以為沖喜的張守約之外,第一位殿前司都指揮使。

這一位一直都是擺著熙宗皇帝的孤臣孽子的姿態,當年與韓岡約定共保熙宗血裔在位的承諾也傳於外界,被世人視為熙宗皇帝的忠臣而多受贊許。

盡管他因為這一立場,逐步被剝離了軍權,手中權柄無法與先後管勾三司公事的王厚、李信、王舜臣等人相比。不過都堂為了對外表明自己赤心趙宋的態度,反而是不斷為其加官晉爵,甚至打破了多年來的慣例,將殿前司都指揮使的職位授予其人。這兩年要不是因為韓岡卸任在即,兩邊都擔心都堂內部變數太多,燕達說不定就被送進樞密院做新擺件了。

軍方名義上的第一人,實權雖小站出來卻也能影響一大片將士的統帥,世所公認的帝黨,甚至被王舜臣視為絆腳石的存在,竟然悄無聲息地就站到了韓岡一邊。

這件事章惇知道嗎?都堂裏面的相公們知道嗎?

知道後會不會驚到?

王舜臣不清楚,反正他是被驚到了。

“自是當然。”

看到韓岡微笑點頭,王舜臣一身冷汗淋漓。

眼前的這一位,在他記憶中,雖然經常有著各種各樣新奇的想法,卻總是十分可靠。對敵人心狠手辣絕不容情的同時,對自己人則是百般照顧。舊日的同僚、好友,無不是得到他的照料而飛黃騰達,而自己年少時與其結下的情誼,更是讓自己受益至今,他甚至不顧世人非議,至今仍舊固執的對區區一介武夫的自己以兄弟相稱。

二十多年的兄弟,盡管在西陲戍守多年,當自己回到京師,熟悉的笑容一如既往的親切。這讓王中正確信,除了兩人的地位,一切都沒有改變。

但是現在,他發現,眼前這依然熟稔的微笑卻顯得極為陌生。

什麽時候,韓岡已經控制住了京師幾乎所有的軍隊?而管勾三司的自己竟然茫然無知。

標榜著自己忠心宋室的燕達都被收服了,京師眾將還有誰沒有被收服?

樞密院有張璪,三司有燕達,調動起京師兵馬,都不用知會都堂中的其他人。

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麽沒有告知自己?

王舜臣背後一陣發冷,仿佛懸崖邊一腳踏空。

他一直都自視為韓岡麾下的第一幹將,在韓岡心目中的地位至少與李信不相上下。朝堂上的事不跟自己商量,學會中的事不與自己商量,這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軍中之事不與自己商量,甚至連燕達歸附這麽大的事都一點風聲沒有,這讓王舜臣心都寒了。

“想不到。”王舜臣幹啞地笑著,不用照鏡子他都知道自己笑得有多難看,“真是想不到,想不到就連燕達都聽哥哥吩咐了。”

“是啊。”韓岡笑著,對王舜臣的失態視而不見的樣子,“如果章子厚要反,我一句話,燕逢辰就能抽刀子上了。”

王舜臣湊趣地賠笑兩聲,“不知什麽時候把燕達給收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