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新議(六)(第2/2頁)

兼並如此嚴重,之所以還沒有天下大亂,完全是因為大宋官軍不斷向外拓張,對內又鼓勵向外殖民,報紙、小說中連篇累牘,都在說南洋、西域都是遍地黃金,只要敢闖,便能就此翻身。就是瓦子裏面,都在唱哪家的窮小子跑去西域開荒,最後發了大財,回來娶妻納妾,納粟為官,光宗耀祖。或者是去南洋投軍,立功無數,博了萬貫家業,家中嬌妻美妾,過得逍遙自在。

而且事實上也的確有不少在海外賺了錢的冒險家回來炫耀,也有一些不成器的,裝作發了財,回鄉誆騙同鄉去種植園做苦工。

雖說亂象叢生,不過貧戶之中,稍有膽量遠見的,或呼朋喚友,或舉家外遷,都往外移民去了。城中鄉間的一幹遊手好閑之輩,各地衙門則都當成了完成每年移民任務的重點,一有過犯,便抓去流放。這些人都是造反時的主力,沒了這些人率先舉旗,一幹愚氓,都是寧肯跳河,都不敢揭竿而起。

但這是關西。按韓岡的話說,是最是積極向上,勇於開拓的關西。江南、兩淮,據說情況要比關西壞上許多。地方州縣上報說盜匪的次數一年多過一年。都快要趕上仁宗朝時的亂象了。

仁宗朝時,因為對夏戰爭的緣故,使得地方上的盜匪一夥多過一夥。歐陽修幾次上書要行嚴刑峻法,最後還是靠了給西夏的歲賜解決的。歲賜雖多,比之軍費開支還是要少了不少。

而如今,軍費開支尚沒有開始盤剝百姓,地方上已經亂象紛呈,等大戰的消耗傳遞到民間,到底會發生什麽事,熟讀史書的李信已經可以想象了。

兩人相對無言,沉默一時籠罩了車廂。沒過多久,馬車緩緩停住,推門下車,一棟占地廣闊的大廈出現在李信的面前。

國會大廈到了,大議會第一次國是會議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