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2/2頁)

福建的情況正好相反,福建士子對諸科的熱情,遠遠比不上進士科。參加諸科的士子越發減少,進士科成績則越發出色,進士科成績出色,參加諸科的士子也越發減少,一年年下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所謂矛盾,就在此處。即使權如宰相,也改變不了人心大勢。

待到二十年後,關西士子、橫渠學生,充斥在國家各處關鍵崗位上,朝廷中的進士們,除了依仗橫渠學子們的匡助,還能有什麽辦法?那麽多的派系,那麽多的鄉黨,當真以為他們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排擠橫渠學子?

自從把自家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投入到關西諸路的基礎教育中,並由此帶動了很大一部商會成員的慷慨解囊,夯實了未來的根基,韓岡再不會擔心關西將來的發展。盡管資源貧乏,盡管土地貧瘠,盡管沒有南洋那樣安全肥沃交通便捷的後方,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有著一個遠遠超過任何競爭對手的教育體系,有疑慮的只是眼前。

走在學院中林蔭道上,道路兩側是一間間商鋪,校舍與商業、民居混雜一處,在京城是大逆不道,在關西,也是橫渠書院獨有的魅力。

茶鋪,書鋪,酒肆,雜貨,各色小店的店家,沒有其他去處的商鋪一般,時時刻刻都充斥著此起彼伏的吆喝,他們總是衣著整齊地站在門口,或坐在櫃台內,等著客人登門。

一只三花狸貓,蹲在陽光照耀下的酒鋪櫃台上眯著眼睛;一本本打折的書刊,堆在書店門口的桌子上。走進酒鋪的年輕人不忘伸手撓撓貓咪的下巴;站在書堆前的兩名書生,專注地翻著手上的書卷。茶社窗內,三位友人圍坐桌邊輕聲的談笑,其中一名年輕人,親自提起茶壺,給朋友們斟滿茶盅。

路上,沒有人高聲喧嘩。就連路中心的車馬,也是徐緩而安靜。整條街上,滿是祥和的氛圍。

韓岡偏頭看著沉默了許久的蘇昞,橫渠書院能有如今的局面,教化能夠連商鋪的氣質都一起塑造,都是蘇昞的功勞。

小小一處書院容易改變,天下呢?

人心大勢,章惇違逆不了,韓岡又何獨能外?

生產力發展造成的尖銳矛盾,聖人喊著一輩子克己復禮都沒用,何況如今更加激烈的變化,更加尖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