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2/2頁)

吳維最終究承認了自己無能為力,剩下的事,軍法官只用了兩天就幫他處置完畢。總之,最後更換了兩人的隊伍,在吳維面前變得跟綿羊一樣乖順。而吳維付出的代價就是丟了畢業考上這一部分的分數,遠離了學年前十才能拿到的佩刀。

現在想來,吳維覺得,除了一個能下狠手的軍法官之外,當時的確還需要一個能夠現身說法的新兵管教。

岑三很是健談,說過自己的事,便問吳維,“小兄弟貴姓?是在軍中做事吧,武學剛畢業?”

“免貴姓吳,吳起的吳。”

吳維二十上下,瘦削挺拔,即使是坐著,也沒有普通人的那種松垮感。穿著便裝也不似百姓,何況身上深藍色的對襟風衣正說明了他的身份。

更何況……他低頭看看自己軍裝胸襟處的徽章,這正是他初出茅廬的標志,只要是熟悉現今軍中服章的人就能認得出來,方才就被他面前的傷痕男子盯著看了好幾眼。

指著胸口的徽章,吳維笑道,“岑兄看來是挺了解這徽章的啊。”

“當然。”岑三沖吳維丟過一個得意的微笑,“六八黃銅的沖壓件,鑄幣局第三廠生產。沖壓的機器是兩百石的天沖零三乙型,天工機械制造廠生產。”

雖說這位仁兄繞過了吳維的問題,不過他當真是行內人,吳維徹底沒懷疑了,“想不到兄台連鑄幣局的工廠都去過。兄台對天工機械很熟?”

“只要做這一行,不可能不熟。你要買機床,就繞不過天工去。天工機械是關西最大,不,現在應該天下最大的機械制造廠。車床、鏜床、沖床,天工機械都生產,就是這蒸汽機車……”岑三跺跺腳,車廂的木地板悶悶的響著,“也是出自天工機械下面的機車分廠。”

“原來如此。”吳維點頭,果然是行萬裏路勝讀萬卷書,列車裏跟人聊聊天,就能了解到一點新東西,“一直都聽說天工很大,可是都不知道有這麽大。”

“你們吃兵糧的哪裏會管怎麽造機器、造槍炮,只會對軍器監伸手說我要,我要就夠了。”岑三攤開手。

“岑兄你這麽一說,我就想起我那些同學了。”吳維哈哈失笑,說得真是形象。

各色蒸汽機車在諸多支線鐵路上試行有年,終於出現在朝廷掌握的幹線鐵路上。但除了軍工廠之外,他對其他工廠一概不知。就是蒸汽車頭拉動的列車,吳維也是第一回乘坐。

在武學裏面,討論得更多的還是各種型號的火炮,虎蹲炮、榴彈炮,四寸炮、六寸炮,短管炮、長管炮,野戰炮、攻城炮,還有傳說中遼國正在鑄造的能一炮轟平要塞壁壘的柱國大將軍炮。為了爭論火炮口徑大小,炮管長短,三十多人的班級都能分出三個派別來。

對工廠什麽的,班上就沒有討論了,吳維也真的是不了解。畢竟他是炮兵科,而不是隔壁的後勤科和只有中級武官才能進入的戰役科。但所有的炮兵軍官,都會對上面說,火炮的口徑越大越好、射程越遠越好、威力越強越好,同時還得更加輕便、更加利於運輸。

“岑兄肯定跟軍中打過交道吧。”吳維很確信。

岑三搖頭,“可惜沒機會。不過有朋友在軍器監裏做事,一起喝酒時聽他說過。”

“岑兄的朋友當是怨氣不淺。”

這些年,軍中地位提升,尤其是神機營裏的軍官,都帶著傲氣。如果是炮兵這等技術軍種,更是自視高人一等,向上面討要起軍備來,向來理直氣壯。軍器監方面負責聯絡軍方,向使用方征求意見的官員,自然就成了受氣包。

吳維從他的那些依然是現役炮兵軍官的師長們那裏,沒少聽到有關軍器監的各種嘲諷和笑話。

“怎麽說呢……”岑三笑著,“每次上京找他喝酒,少不了都要提幾句。”

恐怕不是提幾句那麽簡單。只看軍中對軍器監的態度,軍器監對軍中的態度不問可知。

吳維理所當然地站穩自己的立場,“槍炮造得好一點,打仗時也能少死點人。”

“說得對。要求就該高一點,人命比多少錢都貴重。”在吳維驚訝的眼神中,岑三笑得厚顏無恥,“這樣一來,就可以逼得他們買最新式的車床了。軍器監下面的工廠,不對,就是些小作坊,許多還在用畜力鍛錘,這樣的廠子怎麽造出好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