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著(第2/3頁)

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的心裏,土地永遠是最重要的立身之本,比錢還重要。

暹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得到了滿足之後,消息很快傳揚開了,不只是暹羅,其余各小國的漢人們也蠢蠢欲動了,紛紛開始拖家帶口的向緬甸鎮遷徙,這個消息不知怎的,居然還向雲南四川廣東廣西等邊境省份傳播出去,這些地方也有些苦於賦稅和豪族壓迫的百姓偷偷的拖家帶口往緬甸鎮遷徙。

當然,蕭如薰的召回移民計劃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呂宋,也就是菲律賓當地,遇到了西班牙殖民當局的阻礙,大明的幾條海船抵達了呂宋島嶼開始向當地華人宣揚消息的時候,西班牙人強勢介入,認為大明未經允許進入他們的領土範圍之內,是侵犯了他們的領土權益,他們要求大明士兵和船只立刻離開。

明軍軍官當然不會認慫,不理不睬,繼續宣讀詔書,西班牙的菲律賓總督府在當時得知了大明的強悍戰鬥力之後,對大明抱有畏懼的情緒,眼看著明軍肆無忌憚旁若無人的宣讀詔書,但是只敢在旁邊幹瞪眼,一動也不敢動,愣是不敢阻止。

蕭如薰的宣召得到了當地采礦和幹苦力的華人的極大擁護和支持,在西班牙人的壓迫下幹苦力的華人們當下就有數千人響應號召,願意跟著大明船只前往呂宋,按照蕭如薰的要求,首先將光棍一條的男性帶走,其次是青壯有家室的男人,三條海船塞了一千多人以後塞不下了,只能等下一批再來。

這樣往返三次之後,菲律賓總督府坐不住了。

西班牙人和其余的東南亞的小國不同,他們和大明沒有臣屬關系,甚至沒有貿易往來,而是相互戒備相互敵視,華人移民在呂宋有數萬的規模,數量很大,對於西班牙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資源,這些華人非常勤勞,而且會做生意的也不少,每年都給西班牙當局帶來很大的稅收,他們很歡迎華人的定居。

西班牙人在當時的征服計劃裏面還有征服中國的篇章,裏面認為中國是除了他們之外唯一有文明的國度,將會成為“帝國的優質臣民”,所以要區分對待,不能像對待其余土著那樣對待中國人。

但是所謂的區分對待也就是稍微好一點點而已,並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真正得到區分對待的是大富豪,大商人,普通人是無法得到區分對待的。

是以大富豪對蕭如薰的昭示持觀望態度,不像幹苦力的普通百姓那樣趨之若鶩。

他們還配合西班牙殖民當局把一些華人移民遷到其他的島嶼上,不讓明軍找到,明軍找不到,那就無可奈何了,西班牙人不敢對明軍動武,但是藏人他們還是會幹的,明軍船只找不到漢民,雖然知道西班牙人在搞鬼,但是蕭如薰也告誡他們,現在不是和西班牙人攤牌的時候,不要過度刺激他們,於是,明軍船只只能轉而向其他地方前進。

事實上,的確沒關系,蕭如薰不在乎這些大商人來不來,他所在意的就是這些勤勞肯幹的普通百姓。

朝廷召回了其余地方的軍隊,蕭如薰反而覺得輕松一些,因為這樣,他就能排除地方體系對他未來軍隊的幹擾,從零開始,招募訓練一支完完全全屬於他本人的,深深刻上了他的印記的強大軍隊。

朝廷不給錢?無所謂,蕭如薰早就做好了準備,父親在京城經營數年得到的大量財富,他自己在京城幾個月得到的大量財富,這些財富都在蕭文奎告老還鄉之前,換成了銀票,古玩,字畫,玉器,珠寶,土地,房屋,全部換成了銀票,隨著楊彩雲和楊兆南下南京,秘密儲藏。

然後,在蕭如薰得到了世鎮緬甸的資格之後,在楊兆、楊彩雲和蕭如芷的安排之下,在葉夢熊的庇護之下,蕭如薰派遣親衛隊士兵秘密潛回當地,以親將王輝為總指揮,將這筆數量巨大的銀票分幾批,在浙江、南直隸、福建等地的銀號裏,換出了大筆銀子,通過海船,一艘一艘的隨著購買的糧食種子和必要的器械,一起運回緬甸。

蕭如薰早就開始了緬甸全面發展的計劃,同時,也覺得有點悲哀,一個武將貪汙所得的錢財,還有互相贈送禮品所得,其價值居然有數百萬兩銀子,古玩玉器字畫,件件價值不菲,朝廷一年財政收入不過三四百萬兩銀子,居然和貪官汙吏一人的家產持平,大明的銀子都到哪兒去了?

就在這兒。

派王輝回到內地,原因不僅僅是為了搞銀子,還有就是要搞到茶葉,招募茶農和蠶農等手藝人,蕭如薰打算在緬甸引種茶葉,茶葉絲綢和瓷器是古代中國面對西方無解的三大暢銷品,就憑這三樣東西,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的幾百年裏面,完成了對西方全面的貿易壓制,一直到工業革命之後,中國的手工業才被西方機器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