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著(第3/3頁)

但是此時此刻,這些東西依然是無解的,如果蕭如薰能在緬甸完成對茶葉絲綢和瓷器的復制,那麽,自然就能把緬甸打造成真正的東西方貿易中心,能夠吸引大量西洋商人到緬甸來消費,他們來的話,也能帶來西方產品,蕭如薰就能吸引東南亞各國的商人,甚至是雲南四川廣西廣東的富商,一起到緬甸來做生意。

把緬甸的幾個港口城市搞起來,就能坐收商稅,大明內地始終無解的商稅,蕭如薰在緬甸可以完全的把握在手裏,沒有人可以插手他的商稅,京城的官員大老爺們以為緬甸是個爛攤子,毫無油水可榨,把制定規則的權力都丟給了蕭如薰,可是等到他們意識到緬甸價值所在的時候,這裏已經被蕭如薰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蕭如薰知道緬甸北部的撣邦地區適合種植茶葉,所以希望在內地招募茶農,將茶樹引種到這個地區,另外也招募會養蠶的人,引種桑樹,緬甸的自然條件非常好,適合桑樹的栽培和蠶的養殖,要是能在這樣福建這些地方招募到一批會養蠶會種桑的人,不用幾年就能把絲綢也給發展起來,蕭如薰就能自主生產絲綢。

絲綢和茶葉好弄,在葉夢熊的配合之下,搞這些並不難,但是瓷器就有點麻煩了,民窯瓷器質量上不能和官窯瓷器相比,官窯瓷器又多是供給皇室,少部分出口到國外賺外匯,蕭如薰要想插一手,難度還是很大的。

當然,一些民用瓷器如果生產起來,也不難,也有市場,只是要想搞高端藝術瓷器的生產,就要從官窯搞老技師,那可就算是挖皇室的墻角了,蕭如薰思來想去,還是不搞了,免得刺激到那些大老爺,就搞搞民用瓷器,就不搞藝術品了。

與此同時,蕭如薰在浙江福建等地秘密的玩人才移民,用高收入高待遇,吸引那些民間的手藝人前往緬甸定居,不管是木匠鐵匠還是廚子釀酒師,甚至是會煮鹽的,只要有一門手藝,蕭如薰就會派人和他接洽,吸引他前往緬甸。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