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不世之功

“並州的冰雪已經融化了吧?”

“稟王上,是的。”

劉彥滿布在一條建立在斷崖邊上的棧道,類似的走廊在襄國宮闕群有許多,以現如今的工業實力而言,卻不知道石虎當初修建的時候折進去多少人。

司州這邊已經全面進入到春季該有的模樣,冬季的冰雪融化給植物帶去足夠的水份,僅僅是半個月不到的樣子,大地重新恢復了一片綠色,連帶貓了一個冬天的各種動物也開始活躍起來。

“各州已經開始恢復農業,最先播種的是揚州。”紀昌跟在劉彥半個身位後面,因為剛剛下朝會沒有多久的關系,還是一身的朝服:“盡管百姓歸於我們統治不久,有相關鼓勵政策讓他們對生產的熱情很高,揚州的秋季該會有一個好收成。”

劉彥愛聽這個,只有百姓覺得有盼頭了才會安穩生產,有了產出就會使社會安穩,一旦社會安穩人口的增漲速度便會增快。

漢國現在的疆域該是比後面的北宋稍微大一些,人口卻是僅有一千五百萬不到,嚴格意義上來講絕對算得上是地廣人稀。

華夏族裔有一些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的習慣,喜歡聚眾而居,不喜歡開辟新的生活棲息地,導致的是被開發出來的地方時間越長人口越多,一些明明開發起來就能過舒適生活的地方卻是長期沒人。

劉彥接手的就是這麽一個現象,國家人口不多,可是人口聚攏相對擁擠,有太多的地方處於荒廢的現狀。

為了鼓勵民間開發更多的土地,丞相府經過研究之後拿出一套策略,在原有的賃租基礎上進行一些修改,比如誰承接了官府的哪一塊地,視區域的不同消減多少賦稅。

太尉署也拿出了相關的政策,核定軍功的時候,該賞賜給有功將士多少土地,優先選擇國家想要開發的區域。

為了減少將士的怨言,得到劉彥的允許後,太尉署會在原有的賞賜上面增加一些幅度,最大的增幅是增加三成土地。

因為是秉承大部分土地歸於國有的關系,在漢國想要獲得私人土地除軍功不可得,劉彥還是比較希望封賞將士的土地位於邊境區域。那些將士都是屍山血海殺出來的人,他們有足夠的開拓精神,面對野獸或者是其它威脅也更有自保能力,再來是由他們構成邊境的主要人口也會使國境線更加堅實。

當然了,事情是那麽回事,可就顯得異常不公平。比如說有的人拼死拼活獲得那些,一些人平時不幹點人事也是獲得那些,這個能叫作公平嗎?

現在講求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幹多少的事情該得到多與寡的收獲,什麽都不幹被餓死也是活該。

在漢國土地政策下,封賞有功將士土地因為區域問題得到增加,雖說是打破了一些規則,但是包括劉彥在內的任何人都覺得是天經地義。

或許是枷鎖被打破了一層,丞相府有了新的思路,紀昌在朝會結束後求見劉彥就是為了這個。

“各家族南下開拓,開辟出多少土地(殖民地)可以擁有年限的收獲權,他們因此開拓熱情高昂。”紀昌一再斟酌著語句,他無法從劉彥的後腦勺看出什麽,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其余區域,是否也能開放開拓權?”

劉彥與各個家族的商定是,他們去西南半島開拓,占下一個地方之後能夠擁有最長二十年的收益權力,也就是當地的資源在二十年之內屬於所占家族,國家只有那些資源交易的收稅權。

各個家族發現了什麽資源,可以選擇自主或與民間的誰合夥開發,也能夠選擇賣給國家。資源包括但不限制於金礦、銀礦、銅礦、鐵礦、木材以及各種奢侈品,但又分是什麽資源擁有多少年限的所有權,比如各種寶石和金、銀、銅所有權最多也就五年,鐵則是一經發現則國家必須占有七成。

林林總總的開辟條約非常多,越是關乎到戰略的資源限制越大,相反是一些財富上面的資源會寬松一些。

“其余區域?”劉彥停下腳步轉身看著紀昌,看不出喜怒地問:“哪個區域?”

“大漢目前的人口集中地以青州、司州和揚州最多,徐州、兗州、冀州、豫州的情況略好一些,雍州、秦州、益州、梁州、江州地廣人稀,乃至於是日後光復的交州、廣州、交趾等地恐怕不會有多少人口。”紀昌苦笑了一下,說道:“疆域大而無開發,無開發無產出,想有產出需要人口。臣思慮良久,益州與梁州漢家苗裔不多,皆是蠻與夷,官府遷徙人口不可取,或可以土地誘惑私人移居,充填人口以事生產。”

益州和梁州就是後世的四川雲貴區域,那裏屬於多山地形,交通也是極其的不方便。

蜀地還算是比較不錯,從秦國滅掉古蜀國和古巴國之後,一直有向當地遷徙人口過去,但說實話與原本生活在當地的人一比還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