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不世之功(第2/3頁)

巴地那邊因為交通更加不便,再來是山地叢林也比蜀地更多更復雜,從秦帝國到東漢一直是采取任命當地酋長為官的治理方式,實際上巴地並沒有多少漢人。

“蜀地自有秦一代大修水利,再有成都周邊的平原,是蜀地難得的一塊產糧地。氐族李氏統治占據四十六載,雖無有修繕與維護,當地生態卻也未曾遭受破壞,只要稍微梳理便能農耕生產。”紀昌肯定是有做過專門的調查,見劉彥的眉頭挑了挑,接著說:“大漢滅成國,原屬於成國各貴族與頭人的土地被收為國有,持有土地的百姓占不到兩成。現在那些屬於國家的土地……是荒廢狀態。”

劉彥似乎有些懂了,漢國的疆域越來越大,人口相應也越來越多,可是產出有點跟不上消耗,丞相府那邊絕對是被逼急了,而急則生變就想要開源。

“大漢對外交戰從未停止,每年耗費軍糧以千萬石糧秣計算。止於元朔三年,之前儲備幾乎消耗殆盡……”紀昌額頭開始冒汗,略略艱難地說:“臣與屬僚做過嚴謹的合計,對石羯之戰尚有西南劫掠可以支撐,但劫掠所得有多有少充滿變數。未來還會有滅石羯之戰的用度,與慕容鮮卑交戰也需要儲備軍糧,更有深入草原作戰和向西開戰。若是不大肆生產,恐怕……”

其實劉彥也不一定是堅持土地大多數歸於國家持有,相反他還是比較希望土地能夠到了百姓的手中,問題是現在對於均田不但官方無法接受,連帶百姓其實也是持遲疑態度,畢竟之前也就秦帝國在商鞅變法時期幹過類似於土地的處理,並且商鞅變法的土地處理對於百姓的負擔大的有些驚人。

商鞅變法的均田,是先確定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但卻是變著法子從貴族和大量持有土地的那些人手裏強買土地,然後再賣或是賃租給百姓。百姓有自己的土地和沒自己的土地其實差別不是太大,每年每季辛苦勞作的產出大部分歸於國家,僅僅是能夠留下每年的口糧,而國家再以爵位回饋,爵位的提升能夠得到社會地位的提升和土地持有的增加,等於是百姓勞作產出大部分是貢獻國家,實際上財富和存糧是沒有多少的。

國家產出入不敷出,尤其是未來還有那麽多的戰爭要打,那些戰爭還是非打不可的那種,可以想象紀昌身上擔子會有多重。

丞相府要負責的還不止是戰爭的軍糧所需,他們還得考慮民間的糧食消耗和必要儲備,畢竟一個國家要是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沒有什麽天災人禍的時候都受不了,要是再出現點什麽天災人禍可就極度糟糕。

說到天災人禍,漢國中樞已經確信未來幾年必定會有天災。那是從氣候的反常來判斷,就是不知道會在什麽時候發生天災,那麽對糧食的儲備就更是要抓緊,要不等天災真的到了就來不及了。

劉彥倒是知道出現天災的確切時間,就是歷史上冉魏滅亡隨之而來的中原幹旱和蝗蟲之災,算一算也就是五年之後的事情。這才讓他也出現緊迫感,才會想要在天災發生之前至少解決掉石羯趙國和將慕容燕國打到虛弱,要不等中原出現大面積的災害,漢軍無力對外開戰是一回事,被反推也不是不可能。

“丞相,國情如何,卿該比寡人更清楚。”劉彥並不反對丞相府的思路,只要方式沒有錯誤,開源在任何時代都是對的。他很認真地說:“寡人想知道丞相有什麽解決方案。”

紀昌苦惱的就是這個,有了先秦的例子之後,普羅大眾對於來自國家的善意是害怕的成份居多。

那真的不是開玩笑,畢竟土地誰都想要,但是現在的人思想上是,想要土地就必須擁有相應的付出,比如用軍功來獲得封賞,或是用財帛來購買。要是有誰想要平白無故給予什麽人土地,那個人恐怕是疑惑和驚疑多過於驚喜。

“這……”紀昌能夠想出的方案太多了,就是怕一些方案會產生激烈的反對,甚至是一些方案留有後患:“臣所想,可否優惠租賃?”

劉彥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國家租給百姓土地,還不是沒有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才那麽幹。

漢國目前由各郡縣租出去的土地並不少,那麽既然是租,百姓想要的是在生活棲息地周邊,按照尿性哪怕是某些區域再優惠也不會去。

紀昌看到劉彥的表情咽了咽口水。他又何嘗不知道都是租,百姓並不會舍近求遠,偏偏土地不能平白無故地送。他是深深土地不能白送,否則不止是百姓會有困惑,軍隊那邊也是交代不過去。

土地能白要,將士拼死拼活掙軍功還有什麽價值啊!?

山風有些大,兩人出了棧道來到一處章台,看著山下面的城池。

春季到來的襄國並沒有變得多麽熱鬧,漢國並沒有遷移人口充實,導致的是一座士兵多過於百姓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