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隔閡

生產力不高且缺少人口的時代,無比確定的來說生孩子對國家就是一種功勞,而有功則是必須得到賞賜。

紀昌的大道理講得非常仔細和清楚,得益於軍方不斷向外開拓,國家的疆土是一直在持續增加,但是國家的人口卻是太少。

疆域大而國民少,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意味著什麽,是打下的土地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開發,等於是只在疆域版圖上面好看一些,甚至很多時候疆域大了變成負擔。

堂堂丞相親口在大朝會之上面對君王與百官同僚肯定了軍方的功績,是不是可以視為那是文官體系自認在武官體系之下?

話又說回來,說得好像什麽時候漢國的武將比文官地位低似得,恰恰相反的是漢國因為長時間處於戰爭狀態,文官的地位一直是劣於武官。

文官在上一段時間有擡頭的跡象,差一點讓國家進入到休養生息階段,武將的反擊是策劃出北伐戰爭。

目前的漢國一方面在對外交戰,另一方面是在進行國家的內政,文武的博弈只能說是半斤八兩。

內政其實不止是丞相府……或者說是文官的事情,畢竟軍隊的兵源是來自於民間,所需的糧秣和軍事器械也是內政的一部分,武將們在達到自己的目標之後非但不能刁難,甚至是要在某方面進行最大程度的配合。

國家的人口多了,生產力也提升上去,對武將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們害怕的是自己會失去用武之地。

武將一旦沒有用武之地,別說是獲立軍功光宗耀祖,平時的日子肯定會很閑,甚至可能會發生狡兔死走狗烹那些狗屁倒爐的事。可以想象在種種的原因之下,武將最希望的莫過於永遠有戰爭能打。

“丞相此言大善!”徐正沒有離開座位,是手持玉笏直立起腰杆:“臣贊同。”

紀昌剛才沒少吹捧軍方,怕的就是軍方在這麽一件事情上多生波折,見徐正帶頭贊同微微松了口氣。

兩個文武的第一人應達成統一意見,按照道理來說生育獎勵土地的議題,君王不反對的話,算是十拿九穩會通過。

桑虞是安安靜靜地待在自己的座位,先看徐正表演,然後是紀昌言語上更華麗的演出。他近期閑得比較落寞,除開禦使大夫本職上的工作沒有插手任何官府事務,私下是按照劉彥的意願在整合世家,南下去西南半島開拓就有他規勸而去的不少家族。

禦使大夫擁有監督百官之權,聽上去權力很大,但實際上以華夏文明的政治而言,百官不怕犯錯,怕的是君王追究錯誤,所以禦使大夫的權力只能說是君王意志的一種附屬品。

源自於劉彥不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主,桑虞這個禦使大夫做得挺枯燥,平時也就是在大小朝會上監督百官禮儀,除此之外是屬僚關注百官平時是否囂張跋扈。

當然了,禦使府監督百官是否囂張跋扈僅是在關乎到百姓的一些事物上,同樣是官員起了齷蹉或是沖突是一種放縱姿態。

百官由禦史府來監督,貴族則是由廷尉署來監督,漢國的官員不一定有爵位,但是有爵位就必定是官員,導致的是禦史府和廷尉署在很多執法權上面存在沖突,鑒於這一點桑虞很想找劉彥請示一下,只是一直以來沒有良好的契機。

目前的執法權不像現代那麽職權分明,基本上是按照階層來劃定歸於哪個部門管理,通常每個部門既有監督權也有執法權,這樣的確是很容易造成執法沖突,也會存在一些執法上面的齷蹉。

劉彥從一開始就發覺執法權上面的沖突,他當然有心去規劃,問題是覺得沒有契機,貿貿然去改變前人制定的規則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算是一件小事,身為君王更要在改變國家時謹慎再謹慎。

沒有人對生育獎勵提出什麽異議,劉彥卻不能立刻拍板,是應該走個流程,比如後續的補充條文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議題在初步上面沒有被反對,丞相府在接下來就該近一步細化,比如生男生女該獎勵多少土地,土地又是該在什麽位置,然後是願意搬遷或不願意又存在什麽樣的獎勵差距。

“徐公。”王基是在朝會結束之後,隨著同僚出了大殿,小跑著才追上前面的徐正。他先恭敬地對徐正行了一禮,後面嘗試問道:“可否容下官進言?”

大庭廣眾之下,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看,徐正不太清楚王基想說些什麽,遲疑著點了點頭。

“太尉。”王基換了個稱呼,說明接下來講的是正事:“生育可以得賞,利國利民下官自然極為贊同,可是……太尉不覺得一旦生育亦可得到土地賞賜,與軍功獲賞……有沖突?”

徐正挑了挑眉頭,深深地看了王基一眼,勾了勾嘴角算是笑過,卻徑直順著大道邁步,一點再交談下去的欲望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