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隔閡(第2/3頁)

王基是發愣地看著徐正慢慢遠去,很久都沒有回過神來。他算起來也是軍方體系的一份子,自然是想要維護軍方的利益。而在他看來,軍功獲得土地的賞賜就是最大的特權和利益,一旦這一次被撕開一個口子,難保下一次文官不會再找個看上去很合適的理由再來一次。

按照道理,徐正是太尉,是理所當然的武官第一人,有責任也有義務守護軍方的利益,王基下朝之後迫不及待地攀談是想要先撥頭籌,可事情好像有些沒有按劇本走?

“啟臣有些操之過急了。”王鸞笑吟吟地看著王基:“我等雖在大漢為官,卻……”

王鸞與王基沒有血緣關系,他倆唯一的共同點除了姓氏之外,還都當過石勒和石虎的臣子。

石羯趙國在中原的統治崩潰,許多原先是在石羯為官的官員都轉投漢國,王鸞和王基是在徐州之戰的前後幹出棄暗投明的事。

從石羯轉投漢國的那些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王鸞和王基算是混得相對好的一批,更多的人要麽是在地方為官,要麽幹脆就連一個官職都得不到。

王基聽懂了王鸞未言之意,無非就是雖然都是官,也一樣是為君王效力,可還是存在差距,比如核心重臣、普通大臣、被排斥的臣子之間的區別。

能夠算是漢國核心重臣的人並不多,丞相和太尉必定位列其中,像是王鸞和王基這種侍郎之類的官員只能算是普通臣子,甚至可以說因為出身的關系略略被排斥。

王基之前與桑虞走得很近,一度以桑虞的跟班姿態尾隨其後。發生桑虞被劉彥警告的事情之後,王基雖然沒有明確與桑虞劃清界限,可是王基也不再緊跟桑虞的步伐,王基是稍微蟄伏一下之後打算走徐正的路線。

“啟臣,大漢與胡虜石羯不同。”王鸞自己就沒有明確緊跟於誰,他觀察了很久已經知道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在大漢,人脈自然不能缺,卻以功勞至上。”

王基心中困惑王鸞為什麽要講那些。兩人是舊識,關系上面大概只能是不好不壞,沒有到互相掏心掏肺的地步。

下朝之後結伴而行的官員不少,都有各自的話題,主要還是集中在大朝會丟出來的生育獎勵制度上面。

對於生育能夠得到土地,大多數官員只是覺得新鮮,他們無法想到更多,話題主要還是生育可以獲得土地之後,會不會對軍方形成什麽破壞。

總體來講,屬於文官的體系對於生育可以獲得土地獎勵的新政策是感到開心和興奮居多,文官不像武官可以上陣獲取軍功,功勞是體現在內政上面,而內政的考核之一就是治下人口數量的多寡。

一些聰明的文官從已經初步通過的政策中聯想到更多,土地獎勵是核心,百姓擁有土地之後必然是有更多的產出,稅收方面必然是會增加。除開土地之外,人口數的增加也會產生諸多的利益效應,比如對生活物資的需要將會使交易增多,那麽商稅上面肯定也是會增加。

種種的衍伸效應方面,文官萬分肯定一點,新的政策對於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些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已經開始在醞釀,應該在新政策的後續條文中增加一些什麽有利的補充。

大朝會結束,桑虞特意留在後面,他發現紀昌也有相同的舉動,想了想主動過去。

“王上是開拓之君,丞相此項議題必定深得王上喜愛?”桑虞還是一樣時時刻刻帶著微笑,經過警告一事之後,微笑有了一種寡淡的味道:“後續,是獎勵之土調度,可想好了怎麽操作?”

紀昌發現桑虞明顯的隔閡,他知道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大概是從左右丞相的合並,原本屬於桑虞管理的內政到了自己手裏?

“百姓故土難離,不得不如此作為。”紀昌對桑虞沒有什麽愧疚感,要說有什麽意見也談不上,卻是不會拿熱臉貼冷屁股,一樣是淡笑著說:“大漢之前唯有軍功可以獲得土地賞賜,卻非人人可以獲得軍功。”

“先漢開國初期有均田之策,丞相未曾向王上提起?”桑虞問完卻自己拍了一下額頭:“王上博覽群書,自然知曉前事。”

紀昌當然有提過均田,私下和朝堂之上都有提及過,朝堂說出來立刻被武官群起反對,私下講的時候劉彥沒有回應,可見前人幹過的事情不代表會被按照舊例執行。

“均田之策破壞軍功體系,生育獎勵之策一樣如此。”桑虞明確表現出了好奇:“丞相府是怎麽說服太尉署?”

紀昌是與徐正有過溝通,問題是徐正並沒有答應什麽。按照他想來,與劉彥商談之後,該是劉彥後面找了徐正。

任何一個國家的開國之君話語權基本上都高,很多開國之君甚至能夠做到乾坤獨斷,沒有臣子敢於違逆開國之君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