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頭等大事(第2/3頁)

“波斯人想用這個消息換取大漢與他們進行結盟?”劉彥說到底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北匈奴的仇恨沒有那麽深,需要得到來自臣屬的意見:“你們怎麽看?”

“波斯人看似很了解大漢……”紀昌當然會是被問後的第一個發言者,說道:“他們知道我們與北匈奴只能存在一個。既然已經知曉北匈奴的動向,若是無所作為……不妥。”

各個文武先後發表意見,無比統一地認為應該幹點什麽,要是知道了北匈奴的存在而沒有什麽動作,好像就是自己死後無顏面對先祖。

劉彥刹那間就感覺到腦仁有些疼,漢軍是重新踏及西域,只不過目前是止步於鄯善,距離裏海西岸有數萬裏之遙,就是有心搞北匈奴也是鞭長莫及。

“臣觀看地圖,薩珊北側便是北匈奴棲息的裏海西側,羅馬與北匈奴棲息地是隔海相望。”紀昌顯然也知道現在的漢國並不能拿北匈奴怎麽樣,站在政治正確的立場上卻不能什麽都不幹,就說:“兩個國家都能對北匈奴有所行動。”

羅馬正使奧盧斯·賽克斯圖斯·西塞羅和波斯薩珊正使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先後表達了結盟意願,漢國這邊根本就是當他們在開玩笑,沒有明確拒絕的同時也沒有給出什麽回復。

漢國對於與他國結盟的事情,劉彥是一種很無所謂的態度,國家之間因為需要而發生因勢利導的結盟很正常,現如今的漢國就與柔然進入到軍事結盟的階段,那是漢國需要柔然對西高車、東高車、慕容殘部、拓跋殘部有所行動,等待上述國家被滅或是沒有什麽威脅,漢國該滅掉柔然一點都不會猶豫。

劉彥是用現代人的思維的思考並且做事,漢國的重臣則是地地道道的漢家思想,不認為誰又資格成為自己的盟友,他國只能是作為小弟而存在,而老大後面再滅掉小弟並不是什麽無恥的事情,相反是帶著小弟過上幸福生活的正義事業,被滅的小弟該感激而不是怨恨。

“所以……”徐正站出來做總結:“不管是薩珊還是羅馬,誰願意對北匈奴動手,誰就有資格來當我們的盟友。”

紀昌點頭,接著話題往下說:“臣以為,大漢與誰結盟並無關系,倒是各國的貿易請求乃是大事。”

說實在點的,他們就真不在乎和誰結盟,結盟之後也並不代表漢國需要加入到不必要的戰爭中去,等於是盟友幹或不幹什麽只是提出要求而難以幹涉,盟友也別來要求漢國必須幹什麽。

劉彥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屬於高尚人士範圍,與之一幫大臣比起來簡直就是誠實可靠小郎君。他原先還想著要對北匈奴搞事,波斯薩珊或羅馬真的對北匈奴動手,正式結盟之後會在一些事情上配合結盟對象,大臣們卻是只要好處。

後面,劉彥想了又想,好像並不能那麽幹,要是真的與波斯薩珊或羅馬結成盟友,至少是在結盟階段一些該進行的盟友義務還是得幹,絕不能不把結盟當回事,更不能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損害國家信用。

很明白的事情,劉彥出現了,改變了中原的歷史進程,同時也讓漢國加入到世界島的博弈之中,作為當世大國之一,該無恥當然不能顧著臉面,可是需要保證國家信用的時候也不能只看損耗。

加入到世界島博弈的漢國必須要表現出一個當世大國該有的擔當,維持良好信用對於後面的博弈有利而無害,尤其是對同樣作為當世大國的波斯薩珊和羅馬更需要維持良好信用,這個遠比只占一兩次便宜要重要得多!

“結盟之事需得慎重。”劉彥將正在談論貿易的眾臣注意力拉回來,無比嚴肅地說:“眾卿,大漢遠在世界之東,卻可借海路幹涉遠方戰事,無論是波斯薩珊,昂或是羅馬,其實皆在大漢可攻擊範圍之內。”

漢軍都已經在入侵笈多王朝了,既然可以進入阿三洋,再進入後世的阿拉伯海也就是找到帶路黨的事,等於是能夠登陸波斯薩珊本土,也能從亞丁灣入紅海登陸羅馬統治下的埃及,就是不清楚蘇伊士運河存不存在。

毫不胡扯的說,蘇伊士運河目前是存在的,只不過它是連接紅海和尼羅河。

蘇伊士運河最初的挖通是在埃及第十二王朝,也就是公元前二零零零年到公元前一七八六年的埃及人王朝,啟動這一工程的是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Senusret·III,其名字即為“蘇伊士”一詞的來源)。一直到公元前十三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後運河被荒廢,隨後又在托勒密二世(公元前二五零年)時期重新修通,一直到公元六四零年都在還使用。

目前的羅馬人就一直在使用蘇伊士運河從地中海而出,笈多王朝的一些商隊到埃及之後也沒有停頓,是經由蘇伊士運河進入到尼羅河,再走尼羅河進入地中海,到了地中海就能隨意選擇想登陸的羅馬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