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一慫到底(第2/3頁)

一個國家有一個強大敵國已經是很吃力的事情,尤其是波斯薩珊面對羅馬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處於弱勢,他們在歡慶羅馬因為內戰而變得虛弱,無數波斯人想著應該是到了波斯人壓著羅馬人狠狠欺負的時候,猛然間發現自己的東方出現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不知道多少人在瞬間淚流滿面。

“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祈禱。”克謝亞斯並不是虔誠的信徒,越是清楚差距,越有種想要聽天由命的沖動:“祈禱我們與漢人的友誼能夠天長地久。”

波斯人無不是沉默以對,他們現在的確只能祈禱漢人對自己的國家沒敵意,不想看到兩國進入戰爭狀態,要不然東面會有漢帝國長途跋涉從陸地進攻,西南部也會有漢帝國海軍肆虐和海運來源源不斷的軍隊登陸,瞬間就是一個被前後夾擊的態勢。

“我們最應該小心的依然是羅馬人。”岡比西斯一點都不相信羅馬人所說的什麽友誼:“歷史上他們不止一次背信棄義。”

單純以國家信譽來衡量的話,從波斯人的角度和一系列研究,羅馬人真的是沒有任何信譽可言,倒是經過研究發現漢人只要是由禦天下者發言就是屬於“君無戲言”。

波斯人一直都無比期盼劉彥能夠在公開場合談及對薩珊的友誼,他們深知只要劉彥認為薩珊是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國家,那麽不管其余的漢人對薩珊是什麽樣的感官,漢帝國對薩珊的國策基本上就會定了下來。

比較可惜的是,劉彥從來都沒有在公開場合講述過自己對哪個國家有好感,倒是幾次私下場合裏面有提過對波斯人遭遇羅馬人長期入侵的同情。

僅僅是劉彥向葉娜表達對波斯遭受入侵的同情,就讓知道了的波斯人感到萬分欣喜。

他們是這麽認為的,盡管獲得同情是一件挺丟人的事情,某方面來講卻是證明劉彥對薩珊有一定的好感,那麽是不是能側面表明劉彥對薩珊並沒有惡意?

當前大多數國家都是最高統治者能夠做到口含天憲,一旦最高統治者決定了一件事情,那麽就等於是決定了國策制定的方向,能夠博取到一個強國君王的好感,次等強國是一種加分,對於弱國來說則可能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

“公主已經受孕。”岡比西斯認為這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有那麽點美中不足的是:“羅馬的公主同樣也受孕了。”

稱帝之後的劉彥有將近半年是處於沒什麽大事可做的狀態,後宮多了那麽多的新鮮可人兒,作為男人不免會有一種獵艷的心思,小半年間是化身成為種馬,廣播種自然是迎來了高收獲。

後宮嬪妃不斷受孕,不止是各國高興,漢帝國的群臣也是感到歡欣愉悅。

皇族的數量太少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說是足夠動搖到國本的大事。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皇族人丁稀少的情況下要是出現了什麽厄事,家天下的前提條件下人多產生能挑大梁的機率也更大一些。

“如果能夠剩下一名男嬰,我會請求陛下賜予那名男嬰在敘利亞的封地。”克謝亞斯是經過深思熟慮才下定決心,又講出了另外一個關於羅馬人的消息:“他們的另一名公主也有相似的策劃。”

海倫娜的打算並不是將有漢帝國皇室血統的嬰兒卷入中東那個泥潭,她謀劃的是埃及。而埃及目前是尤利安的封地,她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不但要說服尤利安,同時也要經過君士坦提烏斯二世那一關。

“這樣的風險很大啊!”岡比西斯沒有遮掩地說:“讓有漢帝國皇室血統的皇子介入敘利亞,會使羅馬產生忌憚,可是也給了漢帝國插手的理由。”

“所以也是試探漢帝國對我國的態度。”克謝亞斯不可能沒想到那一層,依然決定實施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及早確定漢帝國的態度,就不用有那麽多的遲疑和顧慮。”

要是確認漢帝國並不會與薩珊和平共處,他們就不用去擔心什麽一再加稅的後續問題,一切的先決條件必然換成不惜一切代價,籌謀抵抗來自漢帝國的入侵。

“現在最關鍵的是羅馬人那一邊。”岡比西斯不相信羅馬人,但他明白相不相信根本不是問題,是薩珊需要穩住羅馬:“不管漢帝國對我們是什麽樣的真實想法,我們需要全力將國內的叛亂鎮壓下去。”

波斯人一直清楚地知道羅馬人在支持那些叛亂勢力。他們自己不也是支持不滿君士坦丁家族的羅馬貴族?他們與羅馬有過交涉,達成的諒解是羅馬人停止支持那些叛亂勢力,自己也不再支持羅馬的那些貴族,雙方約定之後沒有以文字留下記錄。

薩珊國內的那些叛亂勢力卻好像根本沒有被斷掉支持那麽回事,個別幾支叛亂勢力甚至從財力上比之前更加雄厚。他們去質問羅馬人,得到的回復是羅馬人否認與自己有關系,並且羅馬人暗指一切都是漢人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