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代價就讓別人去承擔(第2/3頁)

那些礦產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真不缺露天的礦產,尤其是金礦露天最多。

倭列島的冶煉基地不是用來冶煉銅鐵,主要是用來冶煉黃金與白銀。

早期的時候,漢人是帶著原礦回國再冶煉,後面著實是受不了那個效率,倭列島也就成了漢人在本土之外第一個建造冶煉相關設施的地方。

有了倭列島作為開頭,才有了後續三個地方也開始建造。

發現了礦產資源,只要是確認儲量足夠,上馬建設相關工業設施,遠比將礦原石千裏迢迢……或萬裏迢迢運回國內要正確。

至於說在本土之外建設工業基地合不合適,必須說其實是合適得很,不止是增加產量效率,其實也是在減少本土汙染。

“重工業的規劃一定要慎之又慎。”劉彥感受著威風,看著不斷被破開的水面:“能弄到國外,就不要放在本土。”

鐵船已經航行在江面之上,船帆全開之後,風力其實並不小,但真的是跑不快。

附近的兩岸,不知道是有多少人擠著觀看。他們不是來觀看鐵船試航,是來瞻仰天榮,就是距離著實太遠,哪怕是能夠看到天子,看去也就是一個非常模糊的人影,僅是這一點也讓他們激動萬分。

“陛下說得是,重工業的廢水排泄,所流之處可謂寸草不生。”田朔有親自去交趾那邊視察過:“臣去了一處,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知道原來那裏也是青山綠水。可是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水成了臭水溝,周邊的植物日夜被廢氣籠罩。”

冶煉嘛,肯定是會有排氣,可以想象那該是怎麽一個煙囪吐霧景象。

冶煉產生的廢水一般是洗滌工序所產生,同時洗滌也是產生汙染物質最多的一道工序。

“所以不止是重工業,像是造紙廠也不該放在本土。”桑虞不是單純為了湊趣:“臣回老家祭祖,路途發現清澈的溪水變成了泥地。特地前去一觀,發現並不是幹枯變成了泥潭,是溪水堆積了非常誇張的紙渣!”

桑虞的話讓劉彥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在劉彥還小的時候,溪水是那麽的清澈,他以及一眾小夥伴每到夏天就會相邀前去戲水和遊泳。

某一天溪水邊上開始了一家紙箱廠,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罷了,原本清澈的溪水變得極度不堪,別說是進行遊泳了,天氣足夠熱的時候都能在硬化了的紙渣上奔跑。

劉彥就是在那一個青山綠水被不斷汙染的年代成長,親眼看著所有的美好一一被破壞,僅是一個小小的紙箱廠就廢了一條溪水,汙染了將近二十裏的水源。

紙箱廠有沒有發了大財不是關鍵,是溪水完蛋了,同時周邊的農田因為缺乏水源難以進行農耕,廢掉的農田絕對超過三千畝。

農田無法耕作,舉報了不過是相關部門過來進行所謂的調查,也不知道是怎麽個調查法,紙箱廠連停工都沒有,就是那些來調查的人不但來的時候各種吃喝玩樂嫖,他們回去的時候也是腰包鼓鼓。

原本的水鄉一去不復返,紙箱廠一直存在著,然後石材工廠一家又一家的開辦,溪水裏面不止是有了紙渣的顏色,混雜了石材工廠排放廢水的白色,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看上去就讓沿途仿佛成了流淌著屎。

“環境為經濟讓步,呵呵……”劉彥看向了田朔:“要是某天讓朕知道有這一回事……”

千百年的環境用一年的時間就能破壞個幹幹凈凈,花上數十年卻未必能夠恢復得過來。

劉彥沒穿越之前,造紙廠已經倒閉,石材廠也是先後倒閉,十三年過去了,那一條溪水依然在流淌著屎色。

親身經歷的僅是那麽一件,卻是永遠都抹不去的噩夢,劉彥還沒少在各種新聞上看到癌症村。

賺了錢的人,就算是工廠倒閉,該賺的錢也已經賺了。

因為少部分人賺了錢,更多的人卻是遭殃,遭殃之後還不會有任何的補償,那就是所謂的環境為經濟讓步!

鐵船乘也乘了,要不是腳下的家夥是鐵船,其實與乘坐其它船並沒有什麽區別。

出巡隊伍出江都,過江來到南岸,卻是沒有如萬眾期盼的那樣進入建康,是拐向了建康西南側的丹陽郡。

丹陽郡並不是出巡隊伍的終點,終點是在會稽郡的江南造船廠(杭州灣),期間還會在具區(太湖)周邊巡視一圈。

“具區便是手工業的集中地。”謝安可不是因為出身長江以南才那麽了解,是他作為戶部尚書能夠查看各地的稅收總匯:“具區周邊的上稅額占了大漢的百分之三點七。”

別看只有三點七的百分比,要看漢帝國的疆域面積究竟有多大,同時需要交納稅收的也不僅僅是本土。

“京口距離具區那麽近,三點七並不算多。”桓溫撇了撇嘴,說道:“怎麽不說關外的上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