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舌尖上的大宋,且吃且珍惜(第4/11頁)

一聽到“藥”字,您眉頭皺了一下,怎麽大早晨的就要喝藥?中藥那個味兒啊,唉!其實,“煎點湯茶藥”就是宋朝的保健茶。

宋朝人認為茶就是藥的一種。“煎點湯茶藥”,以茶為主,以常見的“煎香茶”為例,它的制作方法是:每百錢茶葉嫩芽,加上一升去殼蒸熟的綠豆和十兩細磨而成的山藥,摻入腦、麝各半錢,放在一起搗杵20下,再放入罐中密封好;窨三天後,再把這種香茶放在水裏煮,保健營養成分隨即溶入水中,好似煎藥。

宋朝人對煎茶的流程絕不馬虎,煎茶時間越長,味道也就越好。首先用炭火將茶水燒得滾沸,用冷水點住,茶水再滾沸起,再用冷水點住,如此點三次,才能收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

如果您不喜歡有明顯中藥味的煎茶,那咱們給您推薦一盞“阿婆茶”,保證您唇齒留香,喝了一盞還不過癮。“阿婆茶”的主要成分有烤黃的板栗、炒熟的白芝麻、江南連核帶肉的橄欖、塞北去殼的胡桃等,按著前面說的煎茶流程細細煎來,香吧?

咱們想起來了,昨晚您在皇宮喝了不少酒,那您這一大早,一定得來一碗“二陳湯”,這是在宋朝最流行的一種煎茶。“二陳湯”的成分和制作方法挺講究: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煎茶時,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份,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從中醫角度講,“二陳湯”對傷酒肯定能起化解作用。即使您不傷酒,每早起來喝上一盞二陳湯,也會提神養身的。因此,歐陽修還特地寫詩贊美“二陳湯”:“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胡麻。”

早起喝一盞鹽“煎點湯茶藥”,是宋朝城裏人的習慣。根據您的口味喜好,您選擇的余地也很大:鹽豉湯、荔枝圓眼湯、縮砂湯、無塵湯、木星湯、木香湯、香蘇湯、紫蘇湯、幹木瓜湯、濕木瓜湯、白梅湯、烏梅湯、桂花湯、豆蔻湯、破氣湯、玉真湯、薄荷湯、棗湯、快湯、厚樸湯、益智湯、仙術湯、杏霜湯、生姜湯、胡椒湯、洞庭湯……夠您挑的吧?

東京早上的一兩盞煎茶,使您隔夜的宿醉雲消霧散。神清氣爽的您覺得肚子餓了,而各式美味早點已經在等著您了。

東京人以面食為主食,在主食上翻出花樣,並且吃出意境。宋朝的人絕不比現代人差,甚至更強。

您先來一份“酥瓊葉”。把夜裏蒸好的饅頭,切成薄薄的片,塗上蜜或油,在火上烤,地上鋪上紙散火氣,烤好後顏色焦黃,又酥又脆。您嚼上一口,就會像詩人楊萬裏所說:作雪花聲。

咱們還是得提醒您,別貪吃。為了您這位吃貨能在東京一日遊裏品嘗到更多品種的美味,您吃每一樣東西,最好都是淺嘗輒止。

反正這一天,對您來說就是放假,咱們就在東京城裏穿街走巷,慢慢閑逛。在傍晚午餐之前,您有的是時間品嘗東京的早餐。

您聽到一聲“待我放下歇一歇吧”的叫喚,循聲望去,原來是一位賣環餅的小販,那是他的口頭廣告。這位小販可是有故事的人。最開始,這位小販在賣環餅時別出心裁喊出“吃虧的便是我呀”的廣告語,效果挺不錯。後來這位小販在皇後居住的瑤華宮前這樣叫賣,引起衙役的懷疑,將其抓捕審訊。審後才得知他只是為了推銷自己的環餅,便將他打了100棍放了出來。此後,這位小販便改口喊“待我放下歇一歇吧”。他的故事成為當時東京的一樁笑料,但生意反而更好了。

環餅,就是現在咱們叫的饊子,油炸而成,松脆可口。蘇軾在海南時,曾經為隔壁賣環餅的老太做過廣告詩:“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夠誘人的廣告詞,您幹脆來一份得了。

您說在穿越之前,早上您會到拉面館來一份牛肉面,吃得熱乎帶勁兒,您想嘗嘗宋朝東京城的牛肉面有何不同。那真對不起您,還真沒有!牛在古代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在宋朝,法律規定殺牛是重罪。就算牛老了失去勞動能力,要殺的話也得先到官府備案,市面上的牛肉少之又少。您看過皇家和高官的菜單,那裏面也很少有牛肉吧?《水滸傳》裏動不動切幾斤牛肉下酒的,那是違法犯罪行為。所以呀,您在東京吃牛肉面的想法,只能是個想法。

沒有牛肉面,也沒關系,咱們給您推薦“雲英面”。“雲英面”的做法特別,吃法另類,對您來說絕對值得一嘗:將藕、蓮、菱、芋、雞頭、荸薺、慈菇、百合,混在一起,選擇凈肉,爛蒸。用風吹晾一會兒,在石臼中搗得非常細,再加上四川產的糖和蜜,蒸熟。然後再入臼中搗,使糖、蜜和各種原料拌均勻,再取出來,就是一團。等冷了變硬,再用幹凈的刀隨便切著吃。您切下來的薄片,像雪白的花瓣一般煞是好看,所以它叫“雲英面”,好吃自然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