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男神女神,時尚達人之路(第4/9頁)

在版型上,宋朝女性穿的褙子,長袖,衣長過膝,兩腋開叉,領子為直領對襟式。

宋朝宮廷侍女和富家婢女中流行一種短袖上衣——半臂。您不用想也知道,這是適合幹體力活的人的穿著。在宋朝士大夫的眼中,這是非禮之服。

宋朝女性的衫,一般用羅制成,即羅衫。羅,就是輕軟的織造稀疏的絲織品。

著名詞人李清照曾在她的《一剪梅》中提到羅裳: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塘裏殘荷零落,玉簟生涼,顯出一派秋意。閑愁難耐之時,輕輕褪去羅裳,獨自駕著一葉蘭舟,在池塘裏撐開一條水路。當她回來的時候,發現書案上放著一封來信,於是欣喜地打開。此時已經月上西樓,一輪皎潔的滿月將銀輝灑在小閣樓上,依在窗邊,展開信箋細細地讀著,忽悲忽喜,兩地相思之情剛剛才稍解,卻因一封來信,又湧上心頭。

閉上您的眼睛,想象這個畫面,那一襲褪去的輕盈柔軟的羅裳,是多麽符合詞人描寫的美麗傷感意境,符合她本人濃濃的氣質。所以這打扮之美啊,主要還是看氣質。

不信,您把羅裳換成半臂或者T恤試試。這說明,像李清照這樣的文藝女青年,是很懂得什麽衣服適合自己的氣質的,這就是品味。跟著李清照這位才女的服飾路線走,一定會清雅脫俗。

宋朝女性的內衣稱為抹胸,因為它只遮擋了前胸,並不包含後背,所以叫這個名字。穿抹胸,腰間有襞積,左右各綴肩帶。通常用羅絹制成,上面往往繡著彩色的花紋。

宋朝女性的下裳以裙為主,通常有長裙、百褶裙、旋裙、上馬裙、石榴裙等。裙子的顏色以郁金香根染的黃色最為貴重,是貴婦們最喜歡的顏色;紅裙則為歌舞伎樂所穿;老年和農村婦女大多流行穿青色或綠色的裙子。

當然,除了裙子,宋朝女性的下裳也有褲子。上層婦女穿褲子,外面還得用長裙遮掩;一般的女性,尤其是體力勞動者,穿上褲子外面不再穿裙子。

前面跟您說過,宋朝的女性服飾與唐朝相比趨於保守質樸,但也絕不像明清女性,用高高的豎領、緊掩的衣襟,使肌膚、身體全都消失在服飾下。比如宋朝女性經典的兩件套上衣,抹胸加褙子。她們不僅敢於袒露脖頸及前胸,更將古來一直僅用為女內衣的抹胸,轉用在外衣上,坦然任其顯露於睽睽眾目之下。

更有女性特別懂得通過私密性衣裝來展示女性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在這方面,文藝女青年李清照又要出場了。

李清照的《醜奴兒》這樣寫道: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

這首詞寫得十分香艷,描述的是一位佳人——極有可能就是李清照本人——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撩撥她的丈夫,真是風情無限。她穿得很暴露,“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這種“絳綃縷”應該就是宋朝的一種紅色的透明性感內衣。女子穿上這種情趣內衣之後,那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一陣陣的幽香不斷散發出來,怎能不令她的愛人心旌搖蕩?一對年輕夫妻卿卿我我、柔情蜜語的情態躍然紙上。

二、纏足是變態的審美

宋朝女性頭上戴的冠常見的有鳳冠、九龍花釵冠、儀天冠、珠冠、角冠、花冠、團冠、亸肩冠等。

鳳冠是後妃們在受冊封、大朝會、祭祖時所戴的禮冠,是所有禮冠中最為貴重的。

九龍花釵冠和儀天冠是皇太後祭祖時所戴禮冠。

皇室的這些禮冠,用“璀璨”和“價值連城”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碩大的珍珠,剔透的美玉,金銀制成的龍鳳、花朵和釵子,一起堆砌在禮冠上,仿佛一座小小的珠玉金銀之山。

珠冠是貴族女性所戴的一種冠,望文生義也沒錯,就是鑲嵌珍珠等寶石的冠。

角冠也是貴族女性的一種禮冠,因裝飾有角梳而得名。貴婦們因為在角冠上追求奢靡,冠子的高度甚至達到3尺,最後惹得宋仁宗發火了,說這個太奢侈了,規定冠子的高度不得超過4寸。仁宗時代,就沒人敢違反這個規定。可是後來,奢靡之風再次盛行,飾物又添進了魚枕、象牙和玳瑁。

花冠在民間女性中頗為流行,用像生花(假花)或者鮮花制成。

團冠深受年輕女性的偏愛,用竹篾為骨,後來改為白角,形狀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