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大道(一)(第2/2頁)

他斟酌了一下,然後道:“論了‘約’。”

“論出高下了?”範純仁問。

他的兒子範正思其實已經把“南城書院論道”的來龍去脈都說清楚了。不過範純仁還是有點不信——一個吏商近幸,怎麽可能和精通關洛之學的大儒論“約”呢?

“高下?”韓忠彥頓了頓,“本就是一個道,怎麽分高下?”

“商約”和“鄉約”本來就是一條道的兩個分支。說穿了,這兩個約都在踐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理想。不過兩個“約”都談不上完美,各自都有缺陷。

所以“商約”和“鄉約”論高下的意義不大,通過論道找出“商約”和“鄉約”的缺點才是有意義的。

“商約唯利,鄉約唯德。”韓忠彥評論道,“唯利則失德,唯德則失利。”

範純仁嘆了口氣:“天下間失德而圖利者比比皆是,失利而存德者卻古來罕有啊!如果商約真的可以帶來大利,那《共和商約》早晚將行於天下。如果鄉約不能與民圖利,縱然合乎大道,也早晚消聲滅跡。將來只怕是用商約治天下,還是由聖君治天下的問題了!”

範純仁對人心似乎有些“悲觀”了,這也許和他們父子(範仲淹、範純仁)的官場沉浮有關。

“德”似乎永遠不是“利”的對手!

“商約”以利導之,是容易成功的。而“鄉約”以德勸之,恐怕難免走向失敗。實際上,《呂氏鄉約》現在已經失敗了!倒不是藍田呂氏搞得不好,“鄉約”所要追求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可是在藍田呂氏成功試驗了20年“鄉約”之後,天下間沒有什麽人願意效仿,只剩下一幫關洛大儒到處鼓吹。

而《共和商約》如果搞上20年,也達到了目的,給參與的商人帶去數以百萬千萬計的緡錢,恐怕不要人宣傳,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界河商市就該自己出現了……萬惡的金錢啊,誰不喜歡?而這正是侯仲良所擔心的!

範純仁這位當過宰相的大儒,自然也能料想到這一點,而且他想得比侯仲良更遠。想到了“聖君”和“商約”沖突……畢竟“商約”也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路子啊!

韓忠彥嘆了口氣:“武崇道還問了傳道的事情,還想拜入東坡門下。”

範純仁搖了搖頭,“想要傳道還好說……那位聖君說不定會喜歡的。可是為何要入蘇東坡的蜀學門下呢?關學、洛學、新學就不行嗎?”

韓忠彥也搖了搖頭,笑道:“管他呢,堯夫,你可要推薦他嗎?”

“還是先問一問吧。”範純仁問,“望道,你大哥可到了嗎?”

……

武好古早就到了,共和樓是共和行總店所在地嘛。他在這裏有“辦公室”的,就在共和樓的四樓,離觀景台的距離並不遠。範純仁問到他的時候,他正在看共和行的“資產負債表”……負債當然是空前的,超過了三十二萬緡!當然不是共和行經營不善,而是合並了下屬各子商行的預收款(權益)後的結果。如果算上共和行手中的自有資金,現在賬面上歸屬共和行所有的現金已經超過五十萬緡了。

而預收款則主要來源於“酒中仙”和《花魁》、《文曲星》等兩本雜志的花招兒預售。特別是“酒中仙”,雖然還沒有正式問世,但是已經被“禦酒”和兩本雜志給炒起來了。通過禦賜的形式,開封府內有錢有勢的主兒都已經品嘗過“酒中仙”了,其中真正好酒的家夥,都覺得“酒中仙”特別給勁兒。開封府、大名府、應天府、海州和揚州等地上點档次的“正店”、“腳點”和“青樓”的東家掌櫃,也都得到了潘樓代銷的“酒中仙”的樣品。它們一家預訂上一些,十幾萬緡的現金就流入了“酒仙行”(共和行同潘家合資的商行)的賬上了。

看來要不了太久,武好古手中的搖錢樹就能增加到三棵了!

現在那麽多萬惡的金錢擺在了共和行的賬面上,還真是有點讓人發愁啊……該往什麽地方投資呢?

武好古正琢磨花錢投資的難題時,門外響起了武好文的聲音:“大哥兒在嗎?範學士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