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臭名昭著紀憶之(三)

洛陽,白波大營。

白波大營是為了整編西軍而建,早在趙佶登基初期就被提出來了。現在趙佶已經當了七年天子,占地上萬畝,足夠駐紮十萬大軍的營地也已經建成,卻一直因為西軍以各種理由推脫而空空如也,直到章援率領的數千教化團兵馬抵達,才算有了第一批入駐的軍隊。

根據都軍機司的調度房制訂的計劃,大教化團的兵馬會在白波大營駐紮至少十天,等待從開封府還有臨近的登封縣開來的道兵、僧兵全部抵達,才會再次踏上征程。

所謂道兵、僧兵,其實並不是由真正的道士和和尚組成的,而是由參加大教化團的寺廟和道觀出面招募的壯丁裝成的僧道。不過這些偽裝的僧道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訓練,也沒有配備器械,沒有幾個月到一年的調教是上不了戰場的。

即便是從界河出發的五千步騎(步兵4000,騎兵包括輔助的輕騎隨從在內總共1000),也遠遠沒有達到精銳的程度。

所以滯留白波大營的這十來天中,以馬政、王扆二人為首參謀軍官團也沒有絲毫放松,依舊在加緊整訓。

武好古陪著章援在空曠的白波營地中檢視,他現在已經把都軍機司、步軍學堂、騎士學院、水師學堂辦起來了。還在殿前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上四軍、沿海市舶制置司、朔方路帥司、西北宣撫司、模範新軍等處開設了總軍機房。還把模範新軍的架子給搭起來了!

短短的幾個月中幹成了那麽多的事兒,武好古自己都有點佩服自己了。

不過在北宋官場混了那麽多年的武好古,還是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即使他一時沒有想到,他帶到開封府來的幕僚趙佳人還是會提醒他的:改革這種事情,步子太大了可不好!

所以在把那麽多機構撐起來,又把禦前三直的牌子變成了模範新軍後,武好古就把都軍機司那邊的日常工作甩給了副使張叔夜和權發遣調度房(相當於作戰處)章之鳳、權發遣機宜房趙佳人、權發遣軍法房何天然、權發遣訓練房苗傅等人、殿前軍機房主事陸人嘉等人。自己帶著郭小小一起以視察白波大營的名義出了開封府去和章援碰面了。

現在兩人並肩走著,後面跟著一大堆教化團總軍機房的武官,那個坑了蔡京和鐘傅的陳劍赫然在列。他現在是馬政的副手,官拜教化團副總軍機。而且馬政是武好古的骨幹,不可能一直在西北呆著,所以將來的教化團總軍機就是他了。

至於於同道、劉龍、薛定三人,也分別擔任了馬軍部將和步軍部將,現在正在調教自己的部隊。

武好古和章援在一處用木柵欄圈起來的馬場前停了下來。遠遠的就看見500個騎兵分成了10隊,都組成長方形的密集隊形,慢吞吞的在小跑。比起假子騎士和生女真敢達能夠發動的快速集群突擊,這些騎兵差太多了,速度一快陣型就會散亂。不過在騎兵學院的專家們看來,集群沖鋒還是要比散亂的馬上肉搏強多了……

章援這時注意到了這些騎兵們胯下的戰馬都高大神駿,於是就問武好古道:“崇道兄,滄州馬是怎麽回事兒?過去沒聽說過滄州出駿馬啊,現在怎麽一下冒出恁多的良馬?難道滄州的氣候特別適合養馬?”

宋朝士大夫對養馬的認識是建立在“環境影響說”上的,所以忽視育種配種,強調馬匹生長的環境,認為只有在寒冷草原上才能養出優秀的戰馬。而在中原缺乏天然草原的情況下,甚至不惜征用農業種草,人工制造出草原,模擬出“最適合”養馬的環境。可惜也沒啥效果。

所以當章援發現沒有大片草原的滄州居然養出了良馬,感到驚訝也就不奇怪了。

武好古笑著:“滄州哪有什麽特別的氣候?還不是和河北各地都相差不遠?滄州馬好,主要是引入了波斯馬、大食馬和青唐龍種馬的緣故,而且還嚴格控制種馬和母馬的交配……給所有的良馬都建立档案,記錄它們的血統,按照血統進行交配。同時,對種馬的選擇也比較嚴格,不輕易閹割馬駒。說起來也不復雜,只是做起來很不容易,而且見效也慢,群牧監怕是學不來的。”

界河馬場已經開了七年,一共繁殖出三代界河馬。初始的時候只是波斯種馬和中原、契丹的高大母馬雜交。後來又引入了天竺折耳馬、青唐龍種馬,又開啟了幾個新的譜系。

到了如今,總算是有點成績了。不過還遠沒有到達馬種定型(就是極高的良馬率)的程度。想要最後定型,恐怕得花費幾十年時間。

對於一任群牧當不了幾年的文職官員來說,這種效率是根本無法接受的。

章援默默點頭,半晌之後還是道:“崇道,滄州馬漸漸出名,朝中少不了人要惦記,到時候怕是會向界河征調種馬,你一定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