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

漢陽,臨漳山學堂,和漢陽學社那時不時的瑯瑯書聲不同,這裏總是顯得靜謐,只有水鐘到點,才會有孩童的喧嘩。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曹沖定理》,或者說是浮力定律,那麽,還有人記得浮力和什麽有關嗎?”

負手而立的張德,看著年齡不一的學生,有的是從大河工坊帶來的,有的是長安城西大講堂帶來的,有的則是本宗子弟……

學生數量,還不足以分班教學,學社之中,各分三等,只是基礎知識,卻和年齡沒太大關系。七歲孩童學的浮力定律,和十七歲少年學的浮力定律,沒有任何區別,理解深度同樣沒有山高海深的差距。他們只存在是否消化是否接受是否發散。

“只和排出液體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

“和水的體積水的密度……”

“密度和體積。”

……

亂糟糟地回答,張德並沒有阻止,聽到了答案,有對的,有不對的,有大差不差的,這其中的區別,就是七歲和十七歲。

“你們現在很疑惑,物質的密度,該怎麽確定呢?這是你們一直以來疑惑的。在長安時,有個叫尉遲環的,他時常追問我這個事情。然後有一天,他做了一個一尺長一尺寬一尺高的立方體土堆,然後把土堆的份量稱了一下,他得到了那堆土的密度。”

張德看著一臉驚異的學童,“但是,又有一天,他拿另外一堆土重新測量,發現數據對不上。那麽,我的問題來了,為什麽?”

停頓了一會兒,有人問道:“是不同的土有不同的密度嗎?還是說測密度的方式不對?”

“測的方式是對的,如果物質密度不變,那麽我們日常所見,物質增加體積也增加,可見是有道理的。”

“那麽就是物質是復雜的,就像先生說過的那樣,黃河水和長江水,密度就不同。我家大人去過青海,聽說那裏有些鹽池,人在其中,不遊自浮。”

看到他們在那裏討論著,張德笑了笑:“尉遲環的方法並沒有錯,這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方法,但這只適合我們現行條件下能掌控的物質。密度,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單位體積內的質量。我之所以把密度留到現在來說,就是要給你們引入一個東西。”

說著,張德拿出了一枚華潤商號專用尺,又拿出了華潤商號的公平秤,這是一個天平。

“度量。”

隨著水鐘響起,已經到了午休,除開吃飯,還有午休。不管是貞觀年還是武德年還是說往前上千年,“晝寢”都是相當懶惰的事情,會被時人抨擊。

但是在臨漳山學堂,午休就是午睡,這是鼓勵但不強迫的事情。除了午睡這件事情,臨漳山還有一件反潮流的事情,那就是給學生提供午膳。

通常情況下,這是貴族和官吏才有的生活水準。正常人家,只有一個朝食,再加一個補食。土地產出還不足以支撐全社會一日三餐,且頓頓做菜。補食,也只是把朝食吃剩下的,再拿來吃。

“你堂堂沔州長史,竟然跑來教書?你有這資格嗎?”

“你管我有沒有資格?”

老張斜眼看著李德勝,這廝越發地黑了,來回在工地上跑,秋收之後,就要開始抓緊時間攔截沼澤,排淤這件事情,一個冬天應該也夠了。荊襄這裏,冬天要找到厚厚的冰,也是不容易。

“對了,怎麽上個月的倭奴,沒有來漢陽?”

“發往交州去了。”

“李道興那老匹夫有甚用?這些倭奴用來繅絲、開河,都是政績啊!入娘的,我備了五千貫,準備走走克明公的門路,別人可不敢招惹我那伯父。”

“眼下要等桑田成熟,再者,今年遷徙來的人口有點多,倭奴用不上了。”張德隨手拎起一只雞腿啃了起來,很是放肆地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跟李德勝道,“高達國那個王子明年要朝貢,東天竺香料黃巾極多,聽李淳風說,健陀羅那裏,還發現了一個大銀礦。”

“大銀礦,能有多大?”

“大到還有金銀銅鐵鉛煤……”張德瞄了一眼一臉呆滯的李德勝。

只見老李猛地把手中的排骨一扔,瞪圓了眼珠子,“李淳風那臭道士是如何發現的?”

“那銀礦,聽他描述,大概在健陀羅西南,礦洞之內,居然就是密布的露天白銀,規模應該是豐州銀礦的幾十倍。”

“入娘的!”

猛地拍了一下桌子,“這一時間,也無甚氣力去勃律。聽說於闐還在整軍,西突增兵疏勒,那豳州畜生想要混個安西都護府大都護的位子,不過朝廷會不會用兵,都是兩說,三十年後用兵不算啊。”

“此事已經在長安有所相傳,倒不是李淳風所為,而是且末商人幹的。”

“亡國之人倒是會做事,怕是居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