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2/3頁)

淮南道南北要沖之地,崔弘道光接著保利營造行銷家具,就能混的相當滋潤,更別說還有見得光的收益。

紛紛擾擾,也是各種唱腔,但都是為了爭奪一口肉食。李承乾東巡亮了個相,固然有李皇帝的嫌棄擺爛,但何嘗不是一種試探。

山東士族的表演一豐富,流浪一年的李承乾,就被召回長安,然後在東宮做了個宅男太子。

而同時進行的,就是西征凱旋之後,大總管侯君集交出君權,卸任兵部尚書一職,升任吏部尚書。

如果沒有君臣那場太極宮談話,那麽這次升職,將會是相當完美的履歷。可惜,李皇帝就差明著和侯君集說西域諸事要交托給左驍衛這一派系。

侯君集想要功業留名的可能性,在貞觀十二年,正式掐死。

而告密的李思摩,更是讓他恨的牙癢癢。

這是一個巧合,更是一個誤會。它發端於貞觀十年,但在貞觀十二年結了果。太子左庶子覺得奇怪,山東士族覺得奇怪,侯君集覺得奇怪,但都因為李承乾,他們把這種奇怪,用了一種奇葩的思維,將它順理成章。

太子嘛,長遠投資,可以理解。

山東士族理解侯君集,侯君集理解山東士族,但此時此刻,都還不曾醞釀更深一層的合作。

姑且說為合作罷!

“杜公,散朝後潞國公尋你攀談個甚麽?怎地那般喜悅?”

李承乾沒心沒肺地問著,還給親自給杜正儀倒了一杯茶。

杜秀才愣了一下,然後道:“侯尚書說同殿為臣,往後多關照。”

“潞國公和張大郎交情也是不差啊。”

暖男太子拍著手,“他家公子侯文定,可是曾為張大郎仗劍對敵過呢。”

“竟有這般淵源?倒是莫逆交情。”

“這是自然。”

正說著,馬周進來見了李承乾一面,他為這個太子當真是費心費力,見禮之後,他連忙道:“東宮文學院籌劃妥當了,這幾日‘王學’真傳弟子將會抵達長安,屆時殿下記得嘉勉幾句。”

“此事本王知曉,賓王無慮。”

“那就好。”

馬周本來想說東宮怎麽多了兩萬貫出來運作文學院,但一想杜正儀好歹是一門三秀才,門路肯定不差,所以也就沒有多嘴。畢竟眼下馬周主要工作已經不在東宮,這光景多嘴,有點探人跟腳的意思。

而杜正儀一看馬周提到文學院,連忙拱手道:“多謝馬公奔走。”

“小事爾。”

馬周笑了笑,擺擺手,然後道:“殿下,周告退。”

“賓王慢走。”

禮送馬周離開,杜正儀心道:馬賓王果然是殿下心腹,竟然為殿下奔走如斯,兩萬貫啊……兩萬貫得購買多少良田。

也是開了眼界,又過了幾日,有居庸侯氏祖庭子弟前來投獻,這些人多是行走隴右,如今絲路重開,之前是跟著西征大軍購換物資,然後倒買倒賣,加上蜀錦有一批在涼州交由李大亮分配,侯氏分支在高昌大賺了一筆。

這幾個侯氏子弟,乃是侯龍恩之後,離侯君集有些遠了。所以倒也不是跑官,而是在東宮謀個榷場小吏的身份,倒也無傷大雅。

此事別說驚動皇帝,連杜正儀都沒有驚動。

加上有些不知道跟腳的,只當侯氏都是豳州一脈,哪曉得還有恁多彎彎道道。

等到洛陽推舉一事如火如荼之際,作為榷場市易令史的幾個侯氏子弟,自告奮勇前往洛陽贖買一批絲綢,用的是市價,只是東宮賬面無錢,他們又用東宮信用,在華潤號洛陽櫃面借貸第一批貨款。

絲綢從京洛板軌直達長安,只一日,就交給了城西胡商,提價半成,凈賺六百貫。

而第一批貨款在華潤號的借貸,則是在長安櫃面銷帳,可以說是神不知鬼不覺,根本沒人知道還有這種操作。

因為這種操作,往往都是華潤系內部才允許,對外從未開過口。

但問題就出在這裏,這些居庸侯氏的的確確算是華潤系的。不僅有承包涼州順豐號的,且李思摩的駝隊,居庸侯氏還占了兩千五百頭駱駝,可以說是華潤系中,商人這個團體中,相當有話語權的一支,和當年長安城西那些被裹挾的無權商人大不相同。

“七郎有點大材小用啊,這幾日榷場市易入賬,都在六百貫以上,算下來,這個月能有一萬貫進賬。東宮用度總算是緩一緩了。”

“杜公說笑,下走止一買賣小吏,何來大材小用一說。唯牢記安守本分罷了。”

侯七拱手低頭,誠惶誠恐地說道。

“你能為殿下分憂,其心可嘉啊。今年東宮的用度,至今拖欠為給,連東宮幕僚俸祿,都卡了兩月。唉……”

聽到杜正儀的吐槽抱怨,侯七只是低頭不語,卻也不敢在此事上言語。

“你安心做事,殿下會記得你們功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