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團龍日月圖

大明朝東海的季風,在三四月間是偏北風,這個季節從大江下遊航行曰本國、船只是逆風航行,並非最好的時間;如果等到五六月間,季風會變成偏南風,航行曰本國變成順風,那才是最好的時機。

然而朝廷考慮到別的因素,三月中旬便下令、前往曰本國的水師一部準備離岸了。雖是逆風,不過船隊仍能以“之”字形航行,只是航行速度會變慢。

外金川門西邊的龍江港,今日熱鬧非常,不僅有軍隊和朝廷裏的人,還有許多圍觀的百姓。朱高煦也來到了城外,為大夥兒送別。

今天率先啟航的水師,是前往曰本國的艦隊,所載官兵只有數千人。船只最多的一支艦隊是南下的水師,他們將去安南國、西洋,也會在本月出航。

朱高煦先在靜海寺接見了率領這支艦隊的正使侯顯、以及出使曰本國的使者周全,兩個人都是宦官。

侯顯要做的事,是護送朝鮮國使節回國,然後護送曰本國使節、明朝使團前往曰本國。

禮部官員與曰本國使節商議之後,雙方已談攏;明軍水師不得輕易靠近曰本國海岸,應先派人稟報曰本國官員,得到準許後再讓船隊靠近、或遵照指示讓使團乘坐曰本船只上岸。

周全的公開使命有三件,一是以大明朝廷的名義、去悼念死去的源義滿,二是冊封新的曰本國王源義持,三是提交明朝的要求,要曰本國政府盡快肅清倭寇。但是朱高煦告訴了周全另外一些密旨。

首先周全要考察,並搞清楚曰本國內的權力脈絡、抵抗意志以及武備情況;其次要收集當地的金、銀、銅、硫磺礦場的分布。

所以周全率領的使團三十人,人員比較復雜。使團裏有文人官吏,有沈家商人(姚芳居然是首領),有工匠,還有曾在雲南管礦山開采的官員,以及擅長格鬥的護衛武將。

朱高煦在靜海寺與宦官、官吏們談論了一陣,賞賜了酒,並率眾去了港口。

港口上吹著江面來的風,周圍一片嘈雜。水師將士數千人,大多已上岸聚集,京營官兵送來了美酒,每個將士都能分到一大碗酒。附近還有很多圍觀的百姓和碼頭力夫,不過侍衛軍設了崗哨,不準閑雜人等靠近。

朱高煦率眾端著酒碗,來到了軍隊前面,他舉起碗喊道:“朕祝官軍水師弟兄們一路順風!”

人群裏一陣喧嘩,將士們喊著謝恩、萬歲等話,紛紛抱著酒碗行禮。

就在這時,船上的軍樂奏響,眾人都陸續回頭觀望。只見所有戰船上,一面面藍色打底、黃色圖案的“團龍日月旗”升起來了,那團龍圖、與朱高煦袍服上繡的團龍幾乎一模一樣,龍盤成一個圓形;而在團龍圖中間,是太陽和月亮的圖案,象征著“明”字。藍色的旗面,既可以認為是大明皇權受命於天,也可以認為是大海的顏色。

這種旗幟是第一次出現。因為朱高煦覺得艦隊在海上、需要更醒目的官軍標志,便自己設計了這樣的國旗。

沒一會兒,更讓人們稀奇的事出現了。兩邊來了許多七八歲的小孩兒,大概有數百人,排著隊伍朝這邊走了過來。

男孩兒們穿著一色的制式禮服,訂做於沈家織造廠。他們戴著一種大檐帽,身上穿著褲子和上衣分開的青色衣服(水師是青色,陸師是灰色),上衣是直襟翻領、有布紐扣;足上穿的皂靴。春夏的料子是棉麻混紡,用熨鬥熨過,加上白色的裏襯,男孩兒們看起來非常整潔。

另外一邊來的全是小姑娘,她們穿著桃紅色的紗絲高腰襦裙,梳著小鬢、額前留著些許劉海,看上去十分漂亮可愛。人們看過一群歌舞姬聚集在一塊兒的場面,但那麽多小女孩打扮好站在一起,倒是十分稀奇。

朱高煦等人站在一旁觀望著,他對孩兒們今天的打扮十分滿意,也認為將士們與圍觀的百姓、感受也不會差;畢竟人們不會看不見、孩兒們幹凈整潔的形象,以及身上穿的是不錯的料子。

這時一個青袍文官走到了水師隊列前面,大聲說道:“北征陣亡將士遺孤,為大明水師官兵,獻上小曲《春寒》,願將士們不負聖上重托,盡忠盡職,保土安民……”

文官從袖袋裏拿出了一張紙,瞧了一下,繼續大聲道:“戰陣有功、為國戰死或致殘的將士,照聖上旨意,其家眷將得到朝廷撫恤。

應天府江寧縣衙撥官田,修建城鎮一座,由工部營造署建造,為每戶家眷建造宅院。陣亡將士父母、遺孀、子女可移居此地。

死傷有功正軍軍士之軍餉,折算為以口糧為主、寶鈔為輔調撥,直至其長子十六歲。此項軍需,由兵部負責,五軍都督府知情(監督)。

陣亡或傷殘軍士之妻,可優先到附近的沈氏織造廠做工,補貼家用;皇室指定誥命夫人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