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兩馬赫的戰場

森姆蘭努力控制狂暴抖動中的飛機加速,盡量使其穩定。他當然知道速度提升的成敗意味著什麽。他不知道敵人距離自己多遠,也懶得回頭向大致方向看一眼,因為看了也於事無補;不過他自信幾十秒內,就可以甩掉該死的雷達,然後敵人應該會悻悻地撤退。回去後,他必須鄭重地告訴梅內亞姆中將,從空中一沉不變的航線進入阿克賽欽,已經變得極為不現實了。

飛機迅速突破了1.5馬赫,而敵人的位置,大致從7點鐘變化到了6點鐘,對方雷達沒有完成跟蹤,似乎只是一架昏了頭,不顧一切沖過來,想從6後方追上來碰運氣的殲10或者殲11戰鬥機。對付一般的戰機,能夠咬到尾後固不錯,不過對付米格25,這個位置只能吃屁罷了。

尾隨的劉兆林沒有輕易選定唯一的目標進行跟蹤,他仍然在等待速度的提升,他使用雷達只是為了測距。

這部雷達可以迅速跟蹤到米格25那樣不善擺脫的飛機,所以他並不擔心目標會突然消失。從奎達前線機場撤出後,他就開始了接收新式飛機的任務,由於他具備雙座的殲11bS戰機的教官資格,還有還有被導彈擊中,單發停車後返航著力的光榮經歷,要掌握這種先進的單座飛機,自然並不困難。當然需要著力提高的地方,在於矢量發動機帶來的新動作和新戰術,這是一個挑戰。

早在半年前與印度空軍第2中隊的蘇30mki在山區周旋時,他就領教過擁有矢量噴口的蘇30mki的實力。

說實話,印度的蘇30mki是他見識過的,最蠢笨的一種蘇27系列的衍生型,或許比鴨嘴獸好些,不過他並沒有和那種飛機接觸過。可以說,這是一種極端化的,與空戰的優化原則完全背道而馳的設計思想,根本不應該作為戰鬥機,但是印度人確實將其當做戰鬥機在使用。

蘇30mki犧牲了制空戰鬥機應該具備的飛行性能上餓肚肚優勢,而堆砌了許多笨重的設備。中國空軍一度很迷惑印度大量采購這種飛機的定位,直到發現印度空軍確實將其派到最前線進行空戰。印度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買到的是一種戰鬥轟炸機,也許俄羅斯人在推銷的時候告訴他們,矢量發動機可以彌補整體推力下降帶來的機動能力疲弱,所以蘇30mki作為戰鬥機一樣出色,實際的情況當然並非如此。

從半年來,空軍情報部門收集到的實戰報告得出的結論,矢量發動機的采用,理論上可以彌補了動力過弱帶來的一系列機動性不足問題,但是印度飛行員卻很少做那樣的動作。已知的情報顯示,蘇30mki可以在垂直面通過這種技術進行大攻角飛行,或者在水平面上進行過失速動作,但是操作通過手柄完成,相當依賴人的操控,而兩台發動機的動作必須同步而且對稱,對速度和起始的姿態也有限制。這意味著,飛機不可以在任何姿態下,做出改變機頭指向的動作,否則可能導致墜毀。

很顯然,這種時髦的飛行方式與飛行控制的整合還差得遠,熟練飛行遠也只能發揮出理論能力的百分之十五強。僅僅中巴飛行員觀察到的十幾次,對手企退通過矢量機動,改變空戰局面的動作,無一例外都沒有取得實際效果;沒有一架蘇30mki,在這樣變扭機械的動作後,迅速抓到有效的開火機會;相反的,這種機動導致的失速,往往是導致後續戰鬥敗北的禍根。

另外從維護性上看,早期矢量噴管的平均維護時間很短,對後勤無疑是一場噩夢;情報部門截獲的印度空軍參謀部的一手情報表明,所有部隊都要求減少此類的機動,以增加發動機矢量噴管的壽命,即使如此,戰時的蘇30mki中隊的出勤率,還是要低於老邁的米格29甚至幻影2000。

但是劉兆林在這架蘇35戰機上的體驗則是另一回事,蘇35的矢量發動機技術與飛控整合以趨成熟,噴管不僅僅作為舵面效能的補充,實際上可以在極粗暴的飛行中,完成飛行員意志以內的很多動作,矢量動作完全在計算機控制下,每根噴管隨時都在頻繁改變動作,以對應飛機姿態變化而做出反應,飛行員無需手忙腳亂地加以幹涉。當然今天的獵殺任務,上級嚴禁使用矢量動作,似乎也沒喲必要,他所要依仗的,只是強大的瞬間加速。

敵機在緩慢爬升中,將速度提升到了1.4馬赫,隨後的加速開始變緩。這些變化始終都在劉兆林的計算之中,雖然他在1.1萬米高空的高度優勢也逐步減少了,但是優勢依舊明顯。敵人的加速動作趨於保守,可能是擔心保養不良的封存飛機會解體,看來不給給他一點兒壓力,怕是不能使出全力。他推動節流閥加力,將距離進一步迫近。

這場追逐已經已經超越了120公裏,照例米格25早該脫身了,始終無法擺脫同一方向雷達掃描的森姆蘭覺察到事情可能不妙,因為那部雷達的照射能量沒有絲毫減弱,可見沒有甩掉他。